第二百六十一章 威震華夏 (第1/2頁)
北伐第二階段,鷹旗狼群奇襲石門,毀其輜重。是日,共和紅軍全面渡河,秋風掃葉,暴雨摧城,大破叛軍於晉魯二省。敵虜聞之五體發寒,心驚膽裂,將宗召叢集僚議遷都以避鋒芒。鳶威震華夏。——《共和編年史》
...
崩壞元年,共和國最璀璨的將星冷鸞隕落,享年39歲。
由於其太過年輕,且一生將精力都投入在軍旅之中,因此未能留下影響後代的書籍著作,滿腹韜略都和本人一起被埋葬。
但冷鸞也並非沒能留下一物,事實上,冷鸞在任職期間對軍械裝備頗有興趣,並且親自設計過一種29噸重的輕型坦克,但軍事專家覺得可靠性不如當時的主戰坦克,便沒有予以認同。
然而立方體入侵,兇獸縱橫國土後,共和之輝的科學家們偶然發現了這一圖紙,在進一步探討後驚於設計,專門展開了研究專案,將這種型號的坦克製造了出來。
這一型號坦克被冷鸞命名為“祖國衛士”,全重29噸,最大時速80公里/小時,可跨越壕溝和翻越垂直牆,除12.7毫米機槍和35毫米榴彈發射器等武器外,最亮眼的無疑是125mm主炮。
這種口徑的主炮可以擊穿任何已知裝甲,一般用於重型主戰坦克,裝在輕型坦克上顯得笨重。
但針對這一點,冷鸞在設計時非常大膽地放棄了祖國衛士的正面複合裝甲,在確保可以抵擋常規槍械的基礎上,將多餘裝甲全部拆除,將負重騰出來給125mm主炮和強大的火控系統。
按照冷鸞的理念,她認為現代的坦克戰中,主炮科技領先度已經遠超裝甲科技,事實上也是如此,不管你是哪國坦克,哪國裝甲,遇到最先進的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都是一炮癱瘓,除非能將裝甲加到2000mm,但那樣則重量大增,一是發動機達不到水準,油耗巨大。二是坦克直接成靶子,徹底廢了。
針對這一點,冷鸞提出了核心思路:“遭遇時先發現,發現後先擊中,擊中後必擊穿”
因此,冷鸞在放棄厚裝甲的基礎上大力提升了主炮威力和火控系統,確保核心思路中的三點不缺一項。
這種思路在舊時代的坦克戰中不太現實,因為容易遭到反坦克兵的擊毀,得不償失。
但在崩壞紀元,當對手變成兇獸時,這一思路突然就從“平庸”變成“先進”了。
崩壞元年的戰鬥已經證明,舊時代的主戰坦克在面對兇獸時非常脆弱,就算先手幹掉幾隻,因為其機動性太慢,一被圍住跑都沒地方跑,裝甲再厚也會被撕裂,更別說遇到大型變異生物,那是真的打也打不過,跑也跑不掉。
可是祖國衛士坦克的兩大核心特點,機動性,火力,陰差陽錯地突破了這樣的困境。
超高的速度和機動性讓祖國衛士不容易陷入包圍圈,強大的火力和精確的火控又讓它們可以很輕鬆地遠距離消滅兇獸。
聯邦財大氣粗,直接拿獎勵點去立方體兌換材料,製作出了“巨神兵坦克”這種超時代性的鋼鐵怪物,敢能兇獸臉貼臉拼殺。
共和之輝沒有這樣的條件,因此只能在舊時代的材料和基礎上,最大程度避免近身戰,確保能將兇獸擊斃於千米外,而祖國衛士正是最合適的選擇。
因此,祖國衛士的潛力被髮掘後,在共和之輝中大規模生產,替代舊時代重坦克成為了主戰裝備,助共和之輝度過了最艱難的日子,它也被譽為冷鸞留給共和之輝“唯一的遺產”。
在北伐戰爭中,尤其是現在發起的渡河戰役,祖國衛士成為了戰場上最亮眼的主角。
由於石門淪陷的訊息瞬間傳遍南北,叛軍於晉魯兩省的守軍士氣大幅動搖,而祖國衛士又是以機動性著稱,在跨越黃河後,由祖國衛士組成的坦克突擊叢集猶如尖刀般分割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