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五章 光復京首 (第1/2頁)
天尚未明之際,冷鳶下令為孫太炎發喪,破曉時分是一天中最寒冷的時候,隨便吐一口氣都能凝成冰,再加上晚秋初冬之潮,天上下起了一些小雪。
在這天寒地凍中,津沽城的百姓自發結成長龍,列於街道兩旁,上至年邁老者,下至懵懂孩童,無不為孫將軍之隕啼哭。
昔日,孫太炎愛民如子,上下一心,執法嚴明,硬是將津沽城治理得路不拾遺,夜不閉戶,成為了末日荒野的一大奇觀,但凡城市被賊寇襲擾,他必定親自上陣嚴守城門,成為了所有百姓的保護神。
而現在,孫太炎死了,津沽城的未來會怎樣?不知道...真的不知道,百姓們根本無法想象,沒有孫太炎的津沽要怎麼繼續發展下去。
最終,冷鳶將孫太炎葬在了城中花園,上植一顆樹苗。
冷鳶此舉不為其它,僅是因為兒時的一個承諾。
十幾年前的兒時歲月,在斜陽黃昏之下,孫太炎帶著冷鳶在森林中騎馬,年少風發的大師兄指著一片暮雲蒼林,豪邁地說:“我輩長大必精忠報國,若死,則葬於樹下,使後人不忘我。”
縱使後來分道揚鑣,恩斷義絕,當圓兄之意願,這也是冷鳶能為孫太炎做的最後一件事。
值得一提的是,未來的世界依舊充滿紛爭與戰火,國非泰,民不安,但津沽城至始至終沒有遭受過大規模入侵,一直風調雨順,這顆樹苗也在幾十年乃至幾百年的時光中茁壯成長,為後人述說曾經那段壯麗的故事。
...
京首,將宗聽聞孫太炎之死,痛哭流涕,一哭愛徒之隕,自己甚至不能親臨祭拜,何其悲哉。二哭麾下後繼無人,自己縱有一子,但無論品性還是能力都遠不及孫太炎,北方危矣。
半生戎馬的老人已是滿頭花白,將宗,這是積累了多少榮耀與戰功才獲得的尊號,但那又如何呢?就算神機妙算,運籌帷幄,也避免不了白髮人送黑髮人的悲哀。
七年前送走了冷鸞,七年後送走了孫太炎,在接下來的日子裡,還要送走多少人?
不過,將宗對冷鳶並沒有恨意,戰場相遇,便是白刃不相饒,冷鳶沒有錯,一絲錯的沒有,所以他不會去記恨。
相反,冷鳶入津沽後未傷一民,並悉心完成師兄生前所願,將宗對此很是自豪,他也終於意識到,冷鳶長大了,不再是小時候那個孩子了...
此時,共和之輝紅軍勢如破竹,繼續鏖戰已經沒有任何意義,而且冷鳶本人以及一大批戰將都陸續抵達津沽,與京首隻有百里之遙。
將宗不得不承認,自己戎馬半生,一度被奉為軍神,但這次卻被冷鳶這隻新生的雛鷹,被自己一手培養起來的徒弟打得潰不成軍。
縱深強攻,許昌屠戮,橫跨渤海,黃驊登陸,奇襲石門,一連串雷霆般的攻勢掀起了狂猛的腥風血雨,猶如戰爭之神的重錘,摧枯拉朽,將宗就算再有奇謀,現在也已經無力迴天。
因此,將宗當即下令,最高指揮部撤離京首,所有戰區即刻脫離與共和紅軍的接觸,向北推進,待整頓完畢後伺機再戰。
在離開京首前,將宗在自己待了四年的辦公室駐足許久,隨後蹣跚地走到了窗邊,注視著這片曾經繁榮的帝都王土,這裡本是華夏的心臟,是整個國家的最中心,是一片藏龍臥虎之地,也是絕對威嚴的象徵與代表。
1949年,將宗有幸見證了那個光榮的時刻,近代最偉大的領導人站上了天安門城樓,面對著廣場上的三十萬民眾,豪情萬丈地宣佈著共和國的成立,宣佈著共和子民從此崛起!
當年的十里長街,錦繡繁華,四海之內太平盛世,國泰民安!
然而不到一個世紀,崩壞降臨,亂世紛爭,多少英雄豪傑在這黑暗的洪流中倒下,多少人為扞衛華夏的尊嚴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