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189章 京軍衛所,朝廷架構 (第1/2頁)

加入書籤

五軍都督府在京有37衛,分別是留守左衛、鎮南衛、驍騎右衛、龍虎衛、瀋陽左衛、瀋陽右衛、留守右衛、虎賁右衛、武德衛、留守中衛、神策衛、應天衛、和陽衛、留守前衛、龍驤衛、豹韜衛、留守後衛、鷹揚衛、興武衛、大寧中衛、大寧前衛、會州衛、富峪衛、寬河衛、神武左衛、昭陵衛、忠義左衛、忠義右衛、忠義前衛、忠義後衛、義勇中衛、義勇左衛、義勇右衛、義勇前衛、義勇後衛、武成中衛、蔚州左衛。

37衛總編制約 20萬人,分駐於順天府的良鄉縣、固安縣、永清縣、東安縣、香河縣、涿州以及通州轄區的武清、漷縣、三河等地。五軍都督府被兵部架空,兵權盡歸兵部。

另外通州團練山陝兵約6000人,昌平團練河南兵約2000人,天津駐紮的團練和各地援遼兵約人,天津海防營和借調至天津的江北、江南水兵總計約7000人。

邊軍密雲鎮約人、昌平鎮約人,戰鬥力不可小量。

衛所、團練、邊軍總計約28萬餘人馬。雖然這些軍隊吃空餉嚴重,具體兵力不明,但也是一支不可小噓的力量。

這些軍隊本是拱衛京城的重要力量,如今卻成為朱由校的威脅。

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不將這些軍隊完全掌控,朱由校夜不能寐,一直焦急的等待著各地的訊息。

朱由校一直等到凌晨,隨著總參謀部陸續的彙報。

除了昌平、密雲發生了小範圍的武裝衝突外,其他地方的軍隊,在強大的武力震懾和朱由校手令雙重壓力下,皇家衛隊兵不血刃,全面控制順天府各地的衛所、邊軍。

天津轄區的軍隊由天津海上巡邏隊全面控制。

皇家衛隊和特勤師徹底掌控京城以及順天府地區的防務,順天府轄區的軍隊全部被控制在營地,接受整肅審查。

朱由校終於鬆了一口氣。

泰昌元年9月初2。

朱由校徹底掌控京城以及順天府的防務,立即藉著紅丸案的名義,將調查範圍擴大到五軍都督府。

五軍都督府被皇家衛隊全面封鎖,大批高官、勳貴被控制在五軍都督府或者各自的府邸。

五軍都督府起初為大都督府,由太祖皇帝朱元璋建立。

由中軍都督府、左軍都督府、右軍都督府、前軍都督府、後軍都督府組成,是統領大明全國軍隊的最高軍事機構。

兵部和五軍都督府都聽命於皇帝, 五軍都督府有統兵權而無調兵權,兵部擁有調兵權而無統兵權。五軍都督府和兵部相互節制互不統屬。

土木之變後,五軍都督府的權力很大程度上轉移到了兵部。

五軍都督府由大量的皇親勳貴執掌,掌府官員尸位素餐。明代中後期五軍都督府逐步失去了參政、議政權,變成受制於兵部執行命令的機構。

明朝末年,都司衛所任命官員連呈送五軍都督府的步驟都直接省去,五軍都督府徹底喪失了武將官員的選拔任命權。 軍隊操練、軍事情報等無權干預,五軍都督府實權削弱殆盡。

五軍都督府權力的削弱和兵部權力的加重,表明明代的軍事領導體制是以文制武,統一於文官的兵部。

軍隊應該是一個高度集中統一的武裝集團,只有高度的集中統一才有較強的戰鬥力。統一於文官的兵部雖然不妨害皇帝的中央集權,又能增強軍隊戰鬥力。但這種領導體制並不完善,兵部對前線指揮干預過多就是其中之一。

大明朝廷分為中樞、地方、軍事三部分。

明代初設中書省,有左右丞相,胡惟庸案之後,明太祖朱元璋罷中書省,分中書省之權歸於六部,皇帝直接統領六部,將皇帝集權發展到了高峰。

明成祖朱棣成立內閣,內閣起初只是皇帝的諮政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