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269農場 (第1/2頁)

加入書籤

克爾曼省-裡格馬提-哈蘭河小鎮,這裡位於伊朗的東南部,距離霍爾木茲海峽三百公里,距離迪拜六百公里。

阿聯酋和伊朗,就隔著霍爾木茲,相比迪拜的富庶,裡格馬提很窮,這裡沒有石油基地,也沒有鋼鐵機械廠。

不過,哈蘭河鎮很漂亮,而且地形相對平坦開闊,藍天白雲青山,到處是碧綠如茵草地灌木,樹林都在山上。

各種野生動物豐富,野兔、野雞、大雁這些就不說了,隨處可見,連野狼山羊野鹿都不少!居民住在沿河,從事農業種植和手工業,收入普遍較低。

人均年收入1-1900美元,福利保障遠不如城裡,太偏僻落後了!伊朗貧富差距也很大,農村大多數貧困。

大城市、港口、石油工業區、鋼鐵機械工業區最富裕,福利保障更完善,東南地區發展落後,經濟相對拮据。

跟西方國家的制裁有關係!

伊朗民眾對美國人很仇視,若不是美國對他們制裁,伊朗可以和阿聯酋、沙特一樣富裕,而不是如此不平衡。

不過,哈蘭河邊的庫斯德村,居民生活還算悠閒,種地、養牛、做工藝品收入勉強還過得去,不會特別貧困。

而且最近,克爾曼官方拆遷,通知他們可以拆遷到城裡,每戶按照耕地和住宅補貼六萬美元,並且安排工作。

大多數人是樂意的,城裡工資福利待遇要好很多,比農村好多了!居住房也有政府補貼,他們花不了多少錢。

每戶有至少兩個工作崗位,到機械工廠或社群單位、事業單位上班,拆遷條件絕對優厚!大多數人都同意了。

當然,有少部分家庭,不願意離開土生土長的家鄉,政府也沒強求,但是必須沒收種植土地,補貼三萬美元。

並且給他們提供工作崗位!

住房可以保留,並且可以留不超過兩畝的菜地院子,以後統一規劃,可能重新建設聚居社群,拆多少賠多少。

很良心的條件,沒人有意見,對於三萬美元很滿意!該拆遷的走了,三三兩兩剩下三十餘戶居民/一百餘人。

老弱幼較多,年輕人相對少,畢竟年輕人有闖勁,哪能不去城裡?薩爾瑪一家就留在村裡,沒拆遷到克爾曼。

薩爾瑪今年十九歲,是村裡有名的天才美少女,跟爺爺奶奶、母親居住在河邊一座房子裡,父親在城裡上班。

她們一家,種了十五畝地,以小麥玉米種植為主,還有十八頭奶牛;村子附近野獸經常出沒,奶牛都是家養。

薩爾瑪就負責照顧奶牛!

當然,只是擠奶、喂草料、送奶,打掃清理不關她的事,爺爺奶奶捨不得讓小姑娘清理牛糞,草料也有剪草機。

工作其實很輕鬆,沒有難度,不過也挺無聊的,完全沒什麼意思!薩爾瑪經常考慮要不要出去,找一份工作?

村裡雖然親切、自然、空氣很好,但是這樣碌碌無為,浪費生命啊!自己怎麼說也高中畢業,找工作不困難...

考慮很久,她決定去闖闖,薩爾瑪不像普通伊斯蘭女性那麼保守,嚮往更富有激情的工作,而不是早早家人。

實際上,她現在的年齡,早就到了可以嫁人的時候,伊朗結婚年齡也早,不過她本人沒喜歡的,上學耽誤了。

就在她準備告訴父母,想去克爾曼找份工作的時候,庫斯德鎮拆遷,據說是要開發大型農場,薩爾瑪高興了!

本地有公司這不正好合適嗎?

她決定勸爺爺奶奶、父親母親留在村裡不要搬遷,雖然沒有城裡的工作,沒有高額經濟補償,卻有長遠利益!

她相信,以後本地的房子、戶籍、工作崗位肯定吃香,比村裡還好;甚至超過石油公司待遇,也不是不可能。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