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179章 鄉試第一場 (第1/2頁)

加入書籤

鄉試第一場,試以《論語》一文、《中庸》一文或《大學》一文、《孟子》一文;

另有五言八韻詩一首,經義四首,初場的三道四書題每道都要寫200字以上,4道經義題則需要寫300字以上。

第二場試以五經一道,並試詔、判、表、誥一道,議論文要求300字以上,以後又有變通。

第三場試以五道時務策即結合經學理論對當時的時事政務發表議論或者見解。

從考試的內容上可以看出,儒家經學是科舉考試的主要核心內容。

三場都需要提前一天進入考場,考試後一日出場。

鄉試透過者被稱為舉人,也稱為乙榜出身,其中第一名稱為解元,第二名稱為亞元,第三、四、五名稱為經魁,第六名稱為亞魁。

蔣地主一馬當先,帶著自己兒子和孫女婿排隊進場,坐定後,按部就班的擦桌子,安置好自己帶進來的東西。

一步一步,就像當初院試那樣,也像在家中進行的九天模擬考那樣,他們已經將所有動作和步驟爛熟於心,如今進了考場自然不見慌亂。

隨著考官一聲令下,銅鑼敲響,眾考生紛紛開始答題。

蔣文清先深吸一口氣,鎮定心神,回憶了一下兒子之前說的考場注意事項,才開始研磨提筆。

經過這段時間兒子的突擊訓練,他曾經僅存的混混沌沌都被驅散,此刻頭腦十分清明,筆下如有神助。

鄉試的考題雖然不易,但和兒子一次次出的模擬題比起來竟然還要容易些,他現在終於理解了兒子說的給他“上上強度”是什麼意思了。

先緊後松,先沉後輕,這個時候他完全理解了魔鬼兒子的良苦用心,他突然就不緊張了,鄉試再可怕,能有他兒子可怕嗎?

他現在連兒子都不怕,還怕個屁的鄉試哦!

文章洋洋灑灑數百字一氣呵成,標準的館閣體,清晰明瞭。

再看董進這邊,雖稍顯緊張,但想到家中妻子和孩子的期待,也漸漸靜下心來作答。

回憶著小舅子之前的囑咐,默唸“鎮定、鎮定、你可以的!”

蔣地主則老神在在地答題,不見緊張也不見慌亂,偶爾還放下筆歇一歇手腕,做題的速度卻並不慢。

時間一點點過去,不少考生開始面露難色,抓耳撓腮。

而蔣家三人卻依舊有條不紊地書寫作答。

蔣文清寫完之後,又仔細檢查了一遍,確認無誤後,便和院試時一樣將卷子晾乾捲起,放進牆上掛著的竹筒裡,又將竹筒放進防水防雨的油布袋子裡繫好掛回牆上去。

董進此時也完成了大半,額頭微微出汗,但是眼神堅定,還算穩得住。

蔣地主則提前一些完成了答卷,同樣一番操作將答卷晾乾收起來掛上牆,做好一切後甚至悠閒地燒了點熱水泡茶。

太陽西沉,天色漸暗,董進也終於寫完,長舒一口氣後按小舅子交代的流程收好答卷,同樣將防水油布袋子掛上牆。

今日完成了四書題和五言八韻詩,明日只需完成四道經義題就可以了,這樣時間真的挺充裕的,考場準備的三根蠟燭應該用不上了。

小舅子可是交代了,能不用考場的火燭就不用,一是燭光昏暗想要照的清就得離得近,離得近就容易被蠟油汙了卷子,最要命的是燭火將捲紙點燃,引發火災,那不僅是考試資格被廢,人都可能被活活燒死。

呀,想想都冒冷汗,考場雖然會救火,那也不保險啊,人又不讓出去,關在考場裡不是被動等死是什麼?

蔣地主和蔣文清都是經歷過蔣小七指導院試的,對於這些安全注意事項當然更加銘記於心。

當晚,三人直接在考房內簡單歇息,趁著最後一點亮光吃了幹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