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這不巧了嗎 (第1/2頁)
李佑話音一落,屋內眾人面面相覷,唯有楊軍似懂非懂地點點頭。顯然,他們並未完全理解李佑的意圖。於是,李佑不得不逐一解釋起來。
“從明天起,《大唐日報》將不再發布與朝廷無關的資訊及廣告。但為了更有效地宣傳方針政策、傳遞朝廷的重大決策,需要各部門的通力配合。”他繼續說道,“打個比方,工部計劃在今年的八月到十月修繕運河河道。修繕的原因、意義以及預期成果,都會在日報上詳細報道。”
“歸根結底,我們的目標是讓大唐的子民更全面地瞭解朝廷的各項政令。因此,在你們釋出政令之前,大唐日報會提前配合刊登,確保世人皆知。”
眾人聞言,恍然大悟。魏徵好奇地問道:“殿下,您的意思是,以後我們釋出的所有政令都需要提前告知大唐日報嗎?”
李佑苦笑了一下,解釋道:“魏伯伯,您誤解了。不是日報配合你們,而是你們配合日報。他們需要對你們的每項政令有深入的瞭解,並全面解答。他們是為你們服務的。”
眾人聽後紛紛點頭表示理解。隨後,李佑轉向李世民說:“父王,我建議給大唐日報的楊主管一個六品或七品的官位。”
李世民聞言,好奇地問道:“這是何意?”
李佑解釋道:“無論如何,他是針對朝廷的。不僅要平時宣傳朝廷的政令,還要下去採訪各部官員。沒有一定的身份地位,誰會把他當回事呢?”
屋裡的人雖然聽明白了,但魏徵又站了起來,指著楊軍說:“他只是一個賣報紙的,還要給他官兒?”
李佑卻堅定地點了點頭說:“對,因為他是朝廷的口舌,就必須有一定的規則約束。這個規則就是要交給朝廷管理,但也就他一個,其他的則沒有這個權利。”
聽到這裡,李世民哈哈大笑說:“好,可以。我等會就給他下旨,明天官服什麼的都會給他發下去。”
李佑輕輕頷首,正欲離去,不料被秦瓊適時攔下:“楚王殿下,無需您親自引領,另派一人即可。您遠道而來,此地有樁事務亟需您的見解。”
李靖、房玄齡、杜如晦等人均含笑頷首,連李世民也點頭相邀,李佑遂不再推辭,簡短與楊軍交代後,吩咐王總管引領其離開。
眾人散去,李佑尋得一處坐下,李績的聲音隨之響起:“往日貴賓蒞臨,我們皆依前朝禮數接待,但此番他們似乎不甚在意這些繁文縟節,放下賀禮便走訪長安城。”
李佑聽得一頭霧水,經一番解釋方恍然大悟,原是周邊小國按例進貢,而訪客們未駐鴻臚寺,也未與禮部周旋,反而在東市徘徊多時,行蹤成謎。
起初一切如常,但近日他們滯留東市,舉動令人費解。禮部對此束手無策,特來向李世民求教,是應繼續款待還是遣返。
待李佑明瞭原委,李世民轉向他問道:“老五,依你看該如何處置?”
李佑好奇反問:“此事有何干系?他們留或不留,有何影響?”
“莫非他們有所圖謀,或行不當之事?”
見眾人皆搖頭否認,李佑擺手笑道:“既如此,便由他們去吧。無論他們真心喜愛長安,亦或心存算計,我們難以阻撓,不如靜觀其變。畢竟這是我們的地盤,他們能掀起多大風浪?”
他提議:“若諸位心存顧慮,可增派巡邏衛士,或要求他們報備行蹤。”
李佑寥寥數語便解決了問題,李世民聞言興致缺缺,起身擺手:“照辦吧,這日子,瑣事連連。”
聽聞此言,李靖、李績、秦瓊等人不禁大笑。原本被禮部之事搞得緊張萬分,經李佑一番話,頓覺事態無虞,無需再議。
李世民凝視著李佑,緩緩問道:“你所說的日報之事,當真如此重要?”
李佑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