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朱棣藏寶(一) (第2/2頁)
振,再沒本錢在邊境搗亂了。
自此,北方邊境進入了一個相對安寧的時期。
百姓安居樂業,人們把因戰爭荒廢的田地,重新恢復種植,到處是忙碌的人群。人口也得到了增長,邊境呈現出從未有過的欣欣向榮景象。
這時候的朱棣,是沒有任何野心的。他安心地做著自己的一方諸侯,為國家毫無怨言地鎮守北大門。盡心盡力,雖然很苦,也覺得是份內事,從不抱怨。
除了對朱元璋言聽計從,充滿崇拜外,對大哥朱標也是唯唯諾諾,十分地敬重。對其皇太子的身份,身悅誠服,沒有一點異議。
但是世事難料,後來朱標死了,侄子朱允炆被立為太子,成了皇位繼承人,他就開始鬧情緒,心有不甘了。
侄子是晚輩,又沒有任何戰功,要做未來的皇位繼承人,他是一百個不服。
但由於那時候朱元璋還在,他即使再憋屈,也得忍著。
並且還要做出十分歡迎的樣子,來迎合父親。
那時候朱元璋雖然老了,但虎威仍在。而且越老越變態,越極端,越喜歡殺人。
而且殺人不需要多大的理由,管你功臣良將,一個不順眼,殺。
在他生命的最後幾年裡,不知有多少開國功臣,被他清洗掉。
而除掉這些開國功臣的理由,就是因為這些人太優秀了,軍事能力太突出了,怕孫子以後駕馭不了他們。因此在自己還能有所作為的時候,給孫子未來從政鋪平道路,掃清一切可能的障礙,絆腳石。
凡是他認為對孫子登基有威脅的,一律殺掉。
甚至自己的親生孩子也不放過,真是一個好爺爺。
這時候的朱棣,因為手握重兵,也過得提心吊膽,生怕父親找個小理由,收了他的兵權,把他廢為庶人。
所以那時候他最懂得夾尾巴做人,十分地低調。
比如老朱說六月天昨還這麼冷啊,是不是要找個皮襖穿上,他就趕忙做出哆嗦發冷的樣子,變著法兒討好父親,以求自保。
這樣極度憋屈壓抑的日子過了幾年,事情發生了轉機。
那個叫他又怕又愛的老頭兒,帶著對這個世界的無限眷戀,走了。
他年少的孫兒朱允炆,順理成章地接了班,繼承了大統,成為了大明國的第二代帝王。
這小子也不知是史書讀多了,從歷史中悟出了太多的治國經驗,還是腦子出問題了,上任伊始,屁股還未坐熱,便聽從手下大臣的建議,削藩。
要收回以前老皇帝給兒子們的福利,讓他們交出軍政大權,做無兵無權的光屁股王爺。矛頭直指手握軍政大權的各路藩王,和叔叔們直接槓上了。
你看這小子多不知天高地厚,他把矛頭的重點直指朱棣。
因為朱棣在各路藩王中,軍事實力最強,是最危險的人物之一,是削藩的重點物件。
他就不知道,他四叔天生就不是一個省油的燈。以前規規矩矩,是因為朱元璋在,能鎮住他,就好比頭上帶了個緊箍咒。現在沒人約束了,不需要偽裝了,露出了真性情,惹火了可是啥事都幹得出來的。
果然,在接到侄兒的撤藩詔令後,朱棣暴跳如雷,說侄兒身邊有小人,在調撥他叔侄關係,他要清君策,清除皇帝身邊的小人。
意思是他對侄兒的這道詔令不可接受,他要造反。
後人在評價這段歷史時,認為建文帝撤藩就是一步臭棋,有點操之過急了。
其實削不削藩,朱棣造反都是一個大機率事件。削藩只是一個導火線,是朱允炆給他送來的一個藉口。
對於一個擅於搞政治的人來說,造反也得有一個說得去的理由,否則難以服眾啊。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