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後周攻南唐之戰七 (第1/3頁)
南唐第一次求和(二)
周世宗柴榮,在御書房內,燭光搖曳,映照著他堅毅的臉龐。當那份密報緩緩展開,透露出南唐重鎮揚州竟如同不設防的門戶,他心中不禁湧起一股難以言喻的激動與緊迫。他深知,這不僅是對國家疆土的一次重要收復,更是彰顯大周國威,震懾江南諸國的絕佳契機。夜深人靜之時,他反覆思量,如何能在不引起過多動盪的情況下,迅速而有效地達成這一目標。
春日的早晨,陽光溫柔地灑滿大地,萬物復甦,生機勃勃。周世宗站在宮城之上,望著遠方,眼中閃爍著決絕與智慧的光芒。他親自起草了軍令,字裡行間透露出對勝利的渴望與對民生的關懷。四月初五,一個被歷史銘記的日子,他鄭重地將這份軍令交給了麾下智勇雙全的大將韓令坤,並親自為其披上戰袍,寄予厚望。
韓令坤率領著一支訓練有素、裝備精良的精銳部隊,如同夜色中的獵豹,悄無聲息地踏上了前往揚州的征途。他們行進間紀律嚴明,儘量避免驚擾沿途百姓,展現了周軍不同於以往任何軍隊的文明之師風貌。沿途,士兵們口耳相傳著世宗的仁德之令,使得百姓們雖聞戰鼓之聲,卻無懼色,反而對即將到來的變革抱有一絲期待。
而在軍事行動緊鑼密鼓籌備的同時,周世宗又展現了他作為一代明君的深謀遠慮。他秘密派遣了多位使者,穿梭於密林與暗道之間,最終與南唐李氏家族的代表進行了會面。這些會談,不僅僅是戰場之外的交鋒,更是智慧與誠意的較量。世宗以國家大義與百姓福祉為重,提出了共同保護南唐皇族陵寢的倡議,這一提議深深觸動了李氏族人的心絃。
經過一番推心置腹的交談,雙方終於打破了敵對的堅冰,達成了前所未有的共識。他們決定,在即將到來的軍事衝突中,共同守護這片承載著南唐歷史與榮耀的聖地,不讓戰火玷汙了先祖的安息之所。這一決定,不僅體現了周世宗作為統治者的寬宏大量與遠見卓識,也為後世的和平共處樹立了典範。
隨著韓令坤大軍順利抵達揚州城下,一場沒有硝煙的較量悄然展開。而在這背後,是周世宗與南唐李氏家族共同守護的承諾,以及對和平與文明的不懈追求。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但這段關於智慧、勇氣與仁愛的故事,卻永遠鐫刻在了人們的心中。
然而,南唐的朝堂之上,面對周軍如疾風驟雨般的突襲,卻顯露出明顯的措手不及與準備不充分。昔日繁華安寧的國度,如今籠罩在一片陰雲之下,軍隊在連續的失利中,士氣如同秋風中的落葉,迅速凋零。國主李璟,這位曾夢想著國泰民安的君主,此刻卻深陷於無盡的惶恐與憂慮之中,他的眼神中滿是對未來的不確定與對即將淪為亡國之君的深深恐懼。夜幕降臨,金陵城的燈火似乎也比往日黯淡了許多,映照出他孤獨而沉重的身影,最終,在巨大的壓力下,他不得不做出一個艱難的決定——求和。
為了表達南唐求和的誠意與決心,李璟精心挑選了使節團隊,其中包括了以口才犀利、能言善辯著稱的翰林學士鍾謨,他擅長以文字為劍,化干戈為玉帛;還有深諳經濟之道、擅長談判的戶部侍郎,以及以智謀見長、在朝中頗具威望的工部侍郎李德明。這三人組成的使團,不僅代表了南唐的顏面,更承載著南唐百姓對和平的渴望。
他們攜帶的貢品,每一件都經過精心挑選,意義非凡。御服,那不僅是皇權的象徵,更是南唐對周朝權威的尊重與承認;珍貴的茶藥,不僅是養生之物,更寓意著南唐願以誠意換取兩國的安康;金銀器皿,閃爍著耀眼的光芒,象徵著南唐的富饒與對和平的珍視;而那華麗的繒錦與犒軍所需的牛羊酒食,更是展現了南唐不惜一切代價,只求兩國能化干戈為玉帛的決心。這些貢品,總計金銀器千餘兩,繒錦二千匹,犒軍物資更是種類繁多,數量龐大,無一不彰顯著南唐求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