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177章 甘肅省—王姓、張姓、李姓、劉姓、楊姓、馬姓、陳姓、 (第1/3頁)

加入書籤

王姓

- 起源:

- 子姓起源:王姓最早的起源之一為子姓,始祖為比干。商朝末年,紂王的叔父比干與箕子、微子一起被稱為商末“三仁”。紂王荒淫無道,比干多次犯顏強諫,最終遭殺害。其子孫因為是王子的後裔遂以王為氏,子姓王氏的歷史距今有 3100 年左右。

- 姬姓起源:起源於周文王的後裔王子晉。周靈王之子太子晉,也稱王子晉或王子僑,因直諫而被廢為平民。其子宗敬仍在朝中任司徒之職,時人因其是王族的後代便稱其為“王家”,從此,這支族人遂以王為氏。這是王姓中最大的組成部分,全國有家譜的王姓 90% 左右出自姬姓王。此外,周武王之弟畢公高封於畢國,其裔孫畢萬為晉國司徒,戰國時魏、韓、趙三家瓜分晉國,秦滅魏後,魏無忌之孫魏卑子逃入山東泰山,漢初奉詔進京做官,被封為蘭陵君,因其是王家之後,稱其族為“王家”,從此以王為姓,這也是姬姓王的一個分支。還有一支派出春秋初周平王之後,周平王死後,其孫姬赤的胞弟姬林奪了王位,姬赤出奔晉國,子孫以其曾為王者而改姓王。另一分支為東周考王的胞弟桓公揭之後,桓公揭封於王城,國亡之後,子孫遷到河南伊川和臨汝,以居王城改姓王,後來稱為王城王氏。

- 媯姓起源:為陳國公子完之後。陳國公子完避難奔齊,改姓田氏。田齊滅於秦後,王室子孫一部分改姓王氏。

- 外族改姓:王姓大家族中融入了大量的外族的血液,如漢時匈奴人,西羌鉗耳氏族,南北朝高麗拓王氏族,鮮卑族烏丸人,隋唐時西域月支國胡人,唐朝回紇族阿布思氏族,契丹人,金時女真人完顏氏、耶律氏、夾谷氏,北宋西夏國党項人,元時蒙古人,清時滿洲八旗完顏氏、伊喇氏等氏族,後來多數同化為中國北方的漢族王姓。

- 變遷:

- 在先秦、漢晉時期,王姓一直以華北地區為主要的活動地區,發展十分迅猛。

- 秦末漢初,秦朝武城侯王離之子王元和王威,為避戰亂分別涉遷到山東琅琊和山西太原,最終發展成天下最著名的琅琊和太原兩大王姓望族。

- 隋唐時期,王姓各支派向各地遷播,其中河南固始人王審知南遷福建,建立閩國,成為五代十國之一,是福建王姓的總開山祖。

- 宋、元、明時期,王姓的分佈格局不斷變化,人口主要向東南地區遷移,而四川地區王姓人口主要向湖廣地區遷移。

- 在甘肅的分佈:歷史上,子姓王氏在先秦時期便散播到甘肅等地。甘肅的王姓可能是在歷史上不斷遷徙、融合的過程中逐漸形成了較大的群體。比如在定西市渭源縣,有王氏先祖在大明永樂年間自山西大槐樹遷徙至此,經過數百年的繁衍發展,形成了當地的王姓家族。如今,王姓是甘肅省的大姓之一,在全省各地均有分佈,其中一些地區的王姓人口較為集中,如蘭州、天水、武威等地。

張姓

- 起源:

- 張姓最早出自於人文始祖軒轅黃帝的姬姓,是炎黃子孫的重要組成部分。張姓源自於黃帝之子少昊青陽氏之孫的揮公。因發明弓箭司弓矢之長(正),而賜姓揮公姓張於青陽(今河北清河)。

- 變遷:

- 張姓分佈極廣,在歷史的發展過程中不斷向各地遷徙擴散。其人口數量逐漸增多,成為全國的大姓之一。

- 在甘肅的分佈:在甘肅省,張姓也有廣泛的分佈。例如在武威市民勤縣,曾有張氏祖先在此定居,並續編過族譜,但在文革中總譜、分譜及各系神主全部被焚,關於先祖的具體資訊已難以考證。此外,在甘肅的其他地區,如蘭州、張掖、酒泉等地也有不少張姓人口。張姓在甘肅的分佈較為分散,不同地區的張姓家族可能有著不同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