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182章 甘肅省歷史淵源姓氏—狄姓、強姓、秋姓、雙姓、莘姓、 (第1/3頁)

加入書籤

1. 狄姓

- 起源:

- 源於有娀氏:狄姓最早可追溯到商王朝始祖契(閼伯)之母狄,她也被稱作娀,是顓頊之裔有娀氏(山西永濟)之女。有一次她偶出行浴,吞鳦卵而生契。契的後裔子孫中,很早便有以先祖母之名字為部族稱謂者,稱狄氏族,後以為姓氏,稱狄氏,這是非常古早的姓氏起源之一,遠早於周王朝時期形成的狄氏。該支狄氏正確讀音作di(ㄉ1ˊ)。

- 源於姮姓:出自尚末周初北方民族狄族,以部族名稱為氏。狄族在唐虞時期被封黃帝之後姮姓氏族為狄氏、翟氏,始有狄族,世居北地,後在商王朝時期遷徙西河地區。周王朝時期的狄族主要活動於齊、魯、晉、衛各諸侯國之間,後世子孫中有取族名的諧音漢字為姓氏者,稱狄氏,世代相傳。這一支狄氏正確讀音作zhái(ㄓㄞˊ),今讀作di(ㄉ1ˊ)亦可。

- 源於姜姓:出自西周成王封炎帝后裔參盧氏在狄城。周朝時期有一參盧氏族,為炎帝后裔,始祖叫做姜孝伯,亦稱姜考伯,是周成王姬誦的舅舅。西周初期,周成王姬誦封姜孝伯於狄城(今山東博興高苑鎮,一說在今河北正定),他在那裡建立了狄國,因地在周都北方,因稱北狄,其後裔子孫以及國民中多有因稱狄氏者,世代相傳至今,史稱狄氏正宗。該支狄氏正確讀音作zhái(ㄓㄞˊ),今讀作di(ㄉ1ˊ)亦可。狄氏族人大多尊奉姜孝伯為得姓始祖。

- 源於官位:兩週時期官吏中下士被稱為狄者,而狄者專指地位比較低下的“樂吏”,也就是演奏宮廷音樂官員中的“配角”,職責包括服侍地位崇高的樂師、修理樂器等。在狄者的後裔子孫中,多有以先祖官職稱謂為姓氏者,稱狄氏,世代相傳至今。該支狄氏正確讀音作di(ㄉ1ˊ)。

- 源於少數民族改姓:唐朝時期西北迴鶻族、五代時期遼國大將耶律·赫邈等少數民族或外族有改姓狄姓的情況。回鶻民族中有部分族人以部族稱謂為漢化姓氏,北方多稱為狄氏;耶律·赫邈歸降於後唐政權後,後唐明宗賜他姓名為狄懷忠,其後裔因襲漢姓狄氏,融入漢族。

- 變遷:

- 狄族在歷史上長期活躍。商朝時狄族活動於今甘肅、陝西、寧夏、內蒙一帶。周朝時狄族部落眾多,以赤狄、白狄、長狄最著名。赤狄隗姓,在殷及西周的西北部,當時也稱鬼方,各種史書都有殷周攻伐鬼方的記載。春秋時期,狄族勢力發展,東出秦、晉之地而入於晉,後又東向滅掉刑國、衛國,還曾與周王子帶勾結,將周襄王逐出王都。但後來赤狄內部發生分裂而衰落,被周邊國家侵佔驅逐。

- 到了漢朝,置狄道(屬隴西郡),以地居狄族而名。晉朝改為武始縣,隋復為狄道,屬蘭州,唐天寶三年置狄道郡,故城在今甘肅臨洮縣。

- 在歷史發展過程中,狄姓逐漸融合到華夏民族中,成為中華民族的一部分,狄姓家族也不斷繁衍遷徙,分佈到全國各地。

- 分佈:狄氏是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在中國的大陸與臺灣省均未進入前三百大姓。狄姓起源於中國北方地區,現在主要分佈在江蘇溧陽、山東、遼寧、吉林和黑龍江等省。在甘肅,狄姓人口有一定分佈,尤其是在歷史上狄族曾活躍的地區附近,如臨洮等地可能相對集中一些,但總體數量在全省人口中佔比不高。不過由於狄氏是中國姓氏當中比較罕見的姓氏,相關的史料記載並不多見,具體的分佈情況說法也不盡統一。

2. 強姓

- 起源:強姓淵源較多:

- 出自姜姓:被認為是比較靠譜的起源,是上古炎帝的後代。春秋時期,齊國公族中有個人叫公孫強,他的後代以王父(祖父)的字為姓,稱為強姓。此外,鄭國大夫強即公孫強的裔孫,他們從此都姓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