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天津市—錢姓、邢姓、方姓 (第1/3頁)
錢姓
- 起源:
- 源於彭姓:錢姓可以追溯至黃帝七世孫彭祖,這位史傳壽高 880 歲的壽星真名叫籛鏗,後被堯賞識,受封於大彭,成為彭姓的祖先。彭祖之子籛孚,在西周都城任錢府(掌管錢財的官署)上士(官名),籛孚便以“錢”為姓,所以彭姓與錢姓本為一家,民間至今也有“彭錢不分家”的說法。陝西西安是西周都城鎬京之地,也是錢姓的發源之地,錢姓的歷史有 3000 多年。
- 帝王賜姓:五代時錢鏐曾以杭州為中心建立了吳越國,歷時 86 年之久,有不少吳越臣僚先後都被賜以國姓“錢”,而改姓為錢。《宋史·吳越錢氏世家》稱,吳越王錢鏐“與戰士多賜己姓”。目前,屬於這種賜姓的錢姓人僅見於臺灣高山族土著中,據《臺灣姓氏源流》記載,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 年),臺灣高山族土著七姓中有一支因忠於朝廷,有功於國家,被乾隆帝賜姓為錢,此後相沿不改。
- 少數民族漢化改姓:今回族、苗族、壯族、藏族、黎族、土家族、哈尼族、布依族、納西族等少數民族中,均有錢氏族人分佈。其來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時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羈糜政策及改土歸流運動中,流改為漢姓錢氏,世代相傳至今。
- 變遷:
- 先秦兩漢時期:錢姓在發展的最初階段寂寥無聞,整個先秦時期見諸於史籍記載的僅僅有隱士錢丹一人。錢姓族人的活動範圍只侷限於彭城及其周圍地區。到秦代,下邳(今江蘇睢寧)名士錢產因才能出眾、節操高雅被朝廷委命為御史大夫,使錢姓開始聞名。但秦末農民大起義及楚漢相爭時,錢產業已亡故,其後人為躲避兵燹之苦,紛紛離開京師咸陽重返家鄉下邳。
- 魏晉南北朝時期:中原百姓為躲避北方戰亂大規模南遷,給江南帶來了發展契機,江南錢姓也得到長足發展,人丁興旺、名人賢士輩出,出將入相者甚眾。如三國曹魏時,長興人錢盛官居廬江太守,錢瑞歷任青冀二州刺史、龍驤將軍等。此時江南錢姓主要聚居區在烏程、長興以及附近的長城、東遷等地,因這些地方從三國孫吳時就隸屬於吳興郡管轄,所以吳興成為當時天下錢姓最為矚目的地區,躋身錢姓著名郡望之列。同時,江南錢姓開始向南方的其他一些地區發展,足跡漸遍於今湖南、廣東等地。
- 隋唐五代時期:隋代國祚短促,錢姓宗族尚不彰顯。進入唐代,錢姓不斷壯大,活動範圍相應拓展。唐初,光州固始人陳政、陳元光父子奉命入閩開闢漳州,隨行有不少中原錢姓將佐,後多在福建落戶生根,成為福建錢氏的先祖。
- 宋元時期:北宋建立時,錢姓宗族呈現出全面繁榮的態勢,尤其吳越錢氏王族在入宋後大多仍能入仕為官,繼保榮華。南宋時,錢姓的發展並未受到大的影響,甚至還出現昌盛的勢頭。元代又湧現出許多新興的家族支系。
- 明清時期:明朝建立後,大量原先居住於江浙一帶的錢姓宗族再度遷往大江南北的廣大地區,進一步鞏固並擴大了活動範圍。明代時錢姓人才輩出,分佈地區已不再限於江浙而遍及全國各地。
- 近現代:錢姓遷移目標主要集中在臺灣、東南亞以及歐美等地。明末崇禎年間,福建沿海饑民遷往臺灣的就有數萬人之多,臺灣錢姓也就是在這個時期遷入定居的。
- 在天津的分佈:錢姓在天津有一定的分佈。天津作為北方的重要城市,在歷史上經歷了多次人口遷徙和交流。錢姓人口可能是在明清時期的移民浪潮中,從江浙等錢姓較為集中的地區遷至天津。隨著時間的推移,錢姓在天津逐漸紮根、繁衍,形成了一些家族群體。在天津的不同區域,如市區、郊區等地可能都有錢姓居民分佈,他們在天津的經濟、文化等方面也發揮著一定的作用。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