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革故鼎新解難題 (第2/5頁)
同時,能更好地領略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就連那小小的私塾裡,也要求塾師們更加註重對《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等經典蒙學讀物的講解,讓孩子們從小就紮根在傳統文化的肥沃土壤之中。
不僅如此,崇禎帝還大力鼓勵學者們對傳統文化進行深入研究和解讀,撥出專項經費,支援他們收集整理古籍文獻,挖掘那些被歲月塵封的文化瑰寶,探尋傳統文化中的精華所在。同時,為了讓百姓能夠更加直觀地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魅力,崇禎帝還下令在全國範圍內舉辦各種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每年春季,各地紛紛舉辦詩詞大會,無論是文人墨客,還是普通百姓,只要熱愛詩詞,均可參與其中。賽場上,人們吟詩答對,那一句句優美的詩詞在空氣中迴盪,彷彿將人們帶回了那個詩詞璀璨的盛世;書法比賽也備受矚目,參賽者們揮毫潑墨,筆走龍蛇,一幅幅或蒼勁有力、或飄逸灑脫的書法作品展現出傳統文化藝術的博大精深;而到了傳統節日,慶典活動更是熱鬧非凡,春節時的張燈結綵、舞龍舞獅,端午的龍舟競渡、粽葉飄香,中秋的賞月團圓、吟詩誦賦,都讓百姓們在歡樂祥和的氛圍中,重新認識到傳統文化那深厚的底蘊和獨特的韻味,讓傳統文化再次深深紮根於每一個人的心中。
另一方面,崇禎帝也並未因民間出現的不良崇外現象,就對西方文化採取一味排斥的態度。他以開明睿智的眼光,清醒地認識到西方文化中亦有值得借鑑之處,關鍵在於引導百姓正確看待,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於是,他下令邀請那些對西方文化有深入研究和透徹瞭解的學者,趕赴各地開辦講座。這些學者們不辭辛勞,足跡遍佈大明的城鎮鄉村。在講座上,他們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結合實際的例子,向百姓介紹西方文化的方方面面,既講述西方在天文、地理、數學等科學領域所取得的先進成果,讓百姓明白這些知識對大明發展的助力,也毫不避諱地指出西方文化中一些不符合大明國情、與傳統價值觀相悖的部分。透過這些深入淺出的講解,讓百姓逐漸明白,學習西方文化並非是要否定自己的傳統,而是要以開放的心態,汲取其中有益的養分,為大明的發展添磚加瓦,讓兩種文化相互交融、相得益彰,共同推動大明走向更加繁榮昌盛的未來。
在財政緊張這一關乎國家命脈的難題上,崇禎帝更是展現出了令人讚歎的高超理財智慧,猶如一位技藝精湛的舵手,在經濟的浪潮中巧妙地把控著方向,力求讓大明這艘巨輪平穩前行。他先是對國家的各項開支進行了全面細緻、事無鉅細的梳理,如同一位精明的管家盤點家中賬目一般,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在這一過程中,崇禎帝敏銳地察覺到了諸多不必要的浪費和冗餘開支,決定毫不留情地予以削減。
宮廷之中,以往那些奢靡無度的消費首當其衝成為削減的物件。以往宮廷宴會動輒擺滿山珍海味,所用器具皆是金銀打造,如今崇禎帝下令簡化宮廷膳食規格,提倡節儉之風,餐具也改用普通材質,既不失皇家體面,又大大減少了開支;對於宮廷的服飾、裝飾等方面,也不再追求奢華華麗,而是注重實用與美觀相結合,摒棄了那些過度華麗卻華而不實的裝飾物件。在大型工程方面,崇禎帝更是謹慎對待,他責令相關部門對正在規劃或已經動工的一些大型工程進行重新評估和最佳化。對於那些存在重複建設嫌疑、耗費巨大卻效益不高的專案,果斷叫停或進行合理調整,避免了資源的無謂浪費,確保每一分錢都能用在刀刃上。
然而,削減開支只是緩解財政緊張的一方面,崇禎帝深知,要想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還需積極尋找新的財政收入來源,為國家的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資金活力。為此,他大膽地鼓勵民間資本參與到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中來。透過特許經營權等創新方式,吸引那些富有的商人投資修建道路、橋樑、水利等關乎國計民生的重要工程。比如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