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131章 荒野少女 (第2/2頁)

加入書籤

緊了緊,身體緊繃,準備應對即將到來的未知危機。

少女的腰間還配帶著一把短刀,她按了按短刀。毫不猶豫地拔出地上插著的刀,那刀在夕陽的餘暉下閃爍著冷冽的光芒。

這刀樣式古樸,線條流暢卻又帶著一種別樣的韻味,仔細看去,竟不似華夏常見的刀。

其刀柄的裝飾風格獨特,刀身的弧度和紋理也與眾不同。再經過一番端詳,才發現原來是倭國的武士刀。

這把武士刀彷彿承載著一段不為人知的歷史,刀身上細微的劃痕和磨損,似乎訴說著曾經經歷過的激烈戰鬥和風雨滄桑。

少女握緊這把刀,眼神中透露出堅定和決絕,準備迎接可能到來的挑戰。

倭國刀的發展和種類:

上古刀期:基本特徵為直刀,彌生時代廣泛使用從中國傳來的直刀,古墳時代後期開啟日本國內鐵器鍛造歷史,飛鳥時代與奈良時代大量仿製唐朝直刀 。

古刀期:平安時代倭刀為適應斬殺產生弓形彎曲,平安時代末期太刀出現,鎌倉時代短刀、薙刀和脅差開始發展,南北朝時代出現大太刀、野太刀,打刀登上歷史舞臺 。

新刀期:織田信長與豐臣秀吉統治後的江戶時代,武士刀實用性降低、美術效果加強,刀身寬厚,雕刻繁複 。

新新刀期:幕末期主張古刀鍛鍊法復元,刀匠習各家所長 。

現代刀期:明治維新後武士制度廢除,武士刀製造和持有被禁止,後被確立為藝術品 。

種類:

太刀:尺寸較長,一般為二尺五寸以上,刀刃向下佩戴,多為騎兵在馬上使用 。

打刀:刀身較短、彎度較小,刃口向上固定在腰帶上,便於步兵快速拔刀作戰 。

脅差:長度介於打刀和短刀之間,通常與打刀一起佩戴,用於近戰或備用 。

短刀:長度較短,便於攜帶和隱藏,可用於自衛或近身格鬥 。

這個身姿矯健的少女名叫井中月。“井中月”這個名字,彷彿蘊含著一種深邃而神秘的意味,如同夜空中高懸於井底的那一輪冷月,清冷而孤寂。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