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書法四賢另外兩人 (第2/3頁)
給人以新鮮感。
4. 歷史地位與影響:
張芝被後世稱為“草聖”,他對草書的發展有著極其重要的推動作用。其省減章草的點畫波磔,創立“今草”,《冠軍帖》是其今草的典型代表作品,為後世草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成為書法愛好者學習草書的範本。
唐朝草書大家孫過庭在《書譜》中多次提到把張芝草書作為藍本而終生臨習;狂草大師懷素也自承從張芝處得益最多。
如今能夠看到的《冠軍帖》是刊於北宋《淳化閣帖》的刻本,共6行,32字。它在中國書法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代表著中國草書的極高境界。
鍾繇(公元151年—公元230年),字元常,潁川郡長社縣人,漢末三國時期曹魏重臣、書法家。以下是關於他的詳細介紹:
1. 政治生涯:
早年經歷:鍾繇小時候與族父鍾瑜一同去洛陽,路上遇相面人說他有富貴相但要當心水上厄運,後來過橋時馬受驚,鍾繇掉入河中差點淹死,鍾瑜因此更加看重他。鍾繇被舉薦為孝廉後,擔任過尚書郎、陽陵縣令,因病辭官。此後又被三公府聘任,擔任廷尉正、黃門侍郎等職。
歸附曹操:初平三年(公元192年),李傕、郭汜作亂,曹操派使者來長安朝貢,鍾繇勸說李傕、郭汜接納曹操,曹操因此得以和朝廷通使往來。後來鍾繇還與尚書郎韓斌共同謀劃,讓漢獻帝得以離開長安。曹操迎接天子遷都許昌後,鍾繇護駕有功,被任命為御史中丞,後累遷侍中、尚書僕射,封東武亭侯。
鎮撫關中:建安二年(公元197年),曹操表奏鍾繇代理司隸校尉,前往關中鎮撫。鍾繇到長安後,致書馬騰、韓遂陳述利害,兩人各派一子到許昌作為人質。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與袁紹在官渡相持,鍾繇送去兩千匹戰馬供給軍用。建安七年(公元202年),鍾繇率軍打敗匈奴單于和郭援,還平定了河東郡的叛亂。後來曹操征討漢中時,鍾繇被任命為前軍師。
位極人臣:曹魏政權建立後,鍾繇擔任大理,又升任相國。因下屬西曹掾魏諷謀反,鍾繇被免職。曹操去世後,曹丕繼位,鍾繇復職為大理,曹丕稱帝后,他改任廷尉,晉爵崇高鄉侯,不久又升任太尉,位列三公,轉封平陽鄉侯。魏明帝曹叡繼位後,鍾繇晉爵定陵侯,升任太傅。
2. 書法成就:
書法風格:鍾繇的書法以“瘦”著稱,書體多自然流麗,平淡真淳,與三國時期書法家胡昭並稱“胡肥鍾瘦”,又和東晉書法家王羲之並稱“鐘王”。他的書法博取眾家之長,自成一家,在章法佈局上嚴謹縝密,縱有行,橫無列,大小錯落有致。其書法風格衝破了魏晉時期隸書的規矩,異化了漢隸簡牘的有效成分,雖存隸意,但大大減少了隸書的蠶頭燕尾。
代表作品:書法界一般認為有“五表”“六帖”“三碑”傳世。“五表”指《宣示表》《薦季直表》《賀捷表》《調元表》《力命表》;“六帖”指《墓田丙臺》《昨疏還示帖》《白騎帖》《常患帖》《雪寒帖》《長風帖》;“三碑”指《漢乙瑛置百石率史碑》《魏上尊號碑》《受禪碑》,不過“三碑”是否為鍾繇所作已無從考證。其中,《宣示表》整肅平整,體態偏扁,是鍾繇楷書作品中的典範之作;《薦季直表》筆畫肥厚,結字橫扁,是鍾書小楷的典型特徵。
3. 歷史評價:
曹操評價他:“關中地區平定,朝廷沒有後顧之憂,都是足下的功勳。從前蕭何鎮守關中,供給充足的食糧,保證了前方軍隊的需要,也就正像這樣。”
曹丕評價:“相國鍾繇真可謂是國家的棟樑之才。心性謙恭,日夜處理政務,沒有時間靜養休息,百官都應該將他視為榜樣。”
曹叡評價:“太傅鍾繇功勳卓著,德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