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我不是不懂,我是不說 (第2/2頁)
。
他沉寂一年後的一鳴驚人,讓朱佑樘對其刮目相看。
每當日內閣議政結束,徐志道都會恭敬地向弘治皇帝闡述自己的見解。
在商議各地民生問題時,他提出應以地方實際情況為準,靈活調整稅賦政策。
對於受災頻繁之地,不僅要減免稅糧,更應組織民眾興修水利等防災工程,此建議深得弘治皇帝之心,皇帝當即下令相關部門著手籌備。
在軍事方面,針對邊境局勢,徐志道主張加強情報收集網路。
他認為應在邊鎮培養專業的情報人員,給予優厚待遇,同時建立一套高效的情報傳遞系統,以便朝廷能及時掌握敵軍動態。
朱佑樘認可了這個想法,並開始在部分邊鎮試行,效果初顯。
對於吏治,徐志道諫言建立更完善的官員考核體系,除了考察政績,還要注重民間對官員的風評。
在他的推動下,朝廷開始重視百姓對地方官的評價,一些貪官汙吏無所遁形,官場風氣逐漸清正。
隨著徐志道的建議不斷被採納和實施,對於朱佑樘的影響力日益增大,成為弘治皇帝內閣議政後詢問的第一幕僚,他的建議也為大明的穩定和發展持續注入新的活力。
弘治十五年正月,朝會過後。
徐志道針對朱暉還朝一事發表自己的見解。
“陛下,臣以為朱暉帥師還朝一事,需慎重考量。
朱將軍此番戰功赫赫,自當重賞其軍功,此乃對將士們浴血奮戰之肯定。
然臣懇請陛下,亦要細細察其在邊作為是否得當,有無可改進之處啊。
邊境之事,關乎大明之安危,猶如大廈之根基。
咱們可遣專人深入瞭解,看其軍事行動是否契合兵法與邊境實情,有無過度消耗當地資源,或是影響邊民生活。
如此一來,日後再有邊事,方能有備無患。”
朱佑樘微微點頭。
同年五月湖廣兩地災害頻發。
下朝後朱佑樘詢問徐志道此事何解。
徐志道思考半個時辰對朱佑樘道。
“陛下,應賑貧民,彰顯陛下仁愛之心,此乃萬民之福。
然臣以為,僅賑濟尚不足夠,當謀長久之法。
或可效仿古人,興工以代賑,比如修繕城牆、整治河道等工程,讓貧民有力可使,有錢可賺。
亦或教之以技藝,如紡織、木工之類,使他們有一技之長,日後能自給自足。
再者,湖廣免被災秋糧、南畿免災糧,此等恤民之舉,可安百姓之心。
然災年之後,當有相應措施鼓勵百姓復耕復產,可派農官指導,發放種子農具,助百姓恢復生產。”
朱佑樘聽後略有所思,第二日便召內閣閣老,按此施行,效果俱佳。
同年十二月,朝堂上下喜氣洋洋。
修訂多年的《大明會典》完成了,同時下令妥善安排《大明會典》的頒佈與施行事宜。
“陛下,《大明會典》成,此乃國家盛典啊!
這部會典可令天下臣民知朝廷之法、之規,猶如一盞明燈,指引臣民言行。
有助於國家之治理,可大力宣揚,讓人人遵之。“
群臣慷慨激昂表達著喜悅。
然而再次舉國歡騰的日子,徐志道卻未發表任何自己的意見,只是默默的幫久病纏身的朱佑樘,拍了拍後背。
“陛下,還望切莫操勞,需保重龍體。”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