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65章 四大汗國 (第3/3頁)

加入書籤

,滅阿拔斯王朝。1260年,旭烈兀在西亞建立伊利汗國,定都大不里士。

二、疆域

伊利汗國的疆域東起阿姆河和印度河,西至小亞細亞半島,南抵波斯灣,北至高加索山脈。包括今伊朗、伊拉克、敘利亞、阿富汗、土耳其、亞塞拜然、亞美尼亞、喬治亞等國家和地區。

三、政治

1. 伊利汗國實行君主專制制度,汗王擁有最高權力。汗國的中央機構設有宰相、財政大臣、軍事將領等官職,分別負責管理國家的政治、經濟和軍事事務。

2. 在地方上,汗國實行行省制度,將全國劃分為若干個行省,每個行省由一名總督負責管理。總督在地方上擁有較大的權力,但同時也要接受中央政府的監督和管理。

四、經濟

1. 伊利汗國地處東西交通要衝,商業貿易十分發達。汗國境內的城市如大不里士、巴格達、伊斯法罕等都是重要的商業中心,吸引了來自東西方的商人前來貿易。

2. 農業和手工業也有一定的發展。汗國的統治者重視農業生產,採取了一系列措施鼓勵農民開墾荒地、興修水利,提高了農業產量。手工業方面,伊利汗國的紡織、陶瓷、金屬加工等行業都比較發達,生產出了許多精美的手工藝品。

五、文化

1. 伊利汗國在文化上呈現出多元融合的特點。由於汗國境內居住著不同民族和宗教信仰的人群,因此在文化上相互交流、相互影響。

2. 伊斯蘭教在汗國得到了廣泛傳播和發展,成為汗國的主要宗教。同時,基督教、猶太教、佛教等宗教也在一定範圍記憶體在。

3. 在文學、藝術、科學等方面,伊利汗國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例如,詩人薩迪、哈菲茲等都是伊利汗國時期的著名文學家,他們的作品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六、衰落與滅亡

1. 14世紀中葉,伊利汗國開始走向衰落。內部政治腐敗、經濟衰退、民族矛盾和宗教衝突不斷加劇,外部又受到帖木兒帝國的威脅。

2. 1388年,帖木兒帝國攻佔大不里士,伊利汗國滅亡。

總的來說,伊利汗國在蒙古帝國的歷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它的建立和發展促進了東西方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對西亞地區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