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16章 麻繩專挑細處斷 (第2/2頁)

加入書籤

的生活了...但實際上,咱們華夏解決溫飽問題,才剛剛不過幾十年啊!”

如此艱苦的歲月,讓不少觀眾心裡十分別扭。

聽著老人的講述,也是不由得頻頻皺眉。

但,老人的話,卻還沒有說完:

“因為我老伴得了精神分裂,孩子又沒有奶吃。”

“當時我實在顧不上來...”

“我就抱著孩子,把她送回她冀州老家去了。”

“在那邊,有我岳父岳母幫忙照顧。”

“我就又一個人回到了輝縣。”

“武裝部的戰友為了照顧我,給我找了一個臨時工的工作。”

“當時...是在輝縣農機廠的機械廠。”

“那個時候,我就終於有工作了...”

大螢幕上,也適時地浮現出了當年輝縣農機廠的照片。

偌大的工廠,方方正正的高牆。

筆直的煙囪,以及依稀可見的大型機床。

這是官方出資,用來生產農具的地方。

那個年代的大型工業廠,基本都是這種風格。

“我一個月四十二塊錢的工資,我自己留二十二,給他們娘倆每個月寄過去二十塊錢。”

“每個月都是這樣。”

“等第二年,國家給我轉成了正式工...”

“這個時候,我終於有每年一次的探親假了。”

“每一回我回去探親,走的時候,老伴兒就流著眼淚,送我送到火車站上。”

“對我說,你走吧,忙工作去吧。”

“等你明年回來,我們再相見。”

“雖然她也在哭,但她還鼓勵我說,一年很快就會過去的,叫我不要有太多念想。”

“每年...每年都是這樣。”

李陽又把剛才那張結婚照放了出來。

在得知了如此之多的資訊之後,重新返回來再看這張照片。

它給人的感覺,又多了幾分沉重的意味。

願得一人心,白首不分離。

可這心繫彼此,本應如膠似漆般黏在一起的二人,卻如牛郎織女那般,許久都不得相見。

照片中的嚴寶霞,雖然年紀比王玉民要小。

但整個人的氣質,卻好似比身邊這位小戰士穩重不少。

倘若生活在現代,她絕對是一位賢妻良母的典範。

好在,隨著時間的推進,一切都在慢慢變好。

王玉民找到了工作,嚴寶霞的病情似乎也在逐漸好轉。

二人那個時候還算年輕,還有足夠的時間積累財富。

只要不出什麼意外的話,二人的生活一定能幸福起來的...

但下一刻,忽然有人在彈幕裡說道:

“等下...七三年復員,回家收拾房子,妻子生下孩子...”

“因為無法養育,將妻子孩子送回孃家。”

“返回輝縣後分配了工作,次年轉為正式工,有了年假...”

“這樣的話,就是三年。”

“七六年...”

“嚴寶霞的老家,是冀州塘山。”

“一九七六年的塘山...”

“是不是有大地震來著!?”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