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51章 她們的悲劇,被十萬大山掩蓋 (第2/2頁)

加入書籤

日,也時有類似的事情,在一些偏遠地區發生。

她們的悲劇,被十萬大山的寂寥所掩蓋。

最後的結局,也與她們那無聲的嘶鳴一樣,被消隱於山石草木之間...

經歷過這樣的落差,很難不讓人與她感同身受。

對於那個親手將她拋棄的父親...

她的心中,怎能沒有恨意可言?

講完自己被收養,輾轉數千公里來到晉州的過程之後。

馬曉梅又話鋒一轉,講起了更多發生在自己身上的往事:

“那年,我在老家的時候,一直有在讀書,讀二年級。”

“被領養到晉州之後,養父養母也帶我去學校裡面看了看。”

“當時的老師問了問我的情況之後,打算再讓我上一次二年級,然後慢慢往上讀。”

“說妥了之後,就讓我回家等著領書...”

“但等啊等...等了好久。”

“這件事,也一直就沒有什麼下文了。”

“那是我這輩子最後一次一次進去學校...”

“答應要給我的書,我也一次都沒有見到。”

至於原因...

她後來,並沒有找自己的養父母核實過。

但其實不用細想,也能明白。

那個年代...

學...可不是想上就能上的。

這對居住在貧困山區裡的養父養母,不想,或者不能為自己買來的孩子,支付那麼多學習的費用。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她的確就是這對夫妻領回家裡的勞動力罷了。

許多觀眾在看到這一幕之後,都忍不住發出一陣唏噓。

馬曉梅的故事,與第三期的鄭有娣,形成了極為鮮明的對比。

或許是運氣作祟,或許是時代所限。

鄭有娣即便是被他人領養,也成功在養父養母的資助下,讀完了小學。

有了較為開闊的認知之後,也成功進入社會,奮發圖強,做到了如今的高度。

而馬曉梅呢...

她從一開始,就跌倒在了起跑線上。

身處走不出去的大山,思想也因為文化的限制,被牢牢限制在了這一畝三分地中。

倘若沒有前面九年的生活...

她恐怕究其一生,也不會明白大山外的風景是怎樣的。

但...

有句話說得好。

我本可以忍受黑暗,如果我不曾見過光明。

因為見識過大山外的世界...

被束縛在此地的馬曉梅,幾乎無時無刻,都生活在痛苦之中。

她稍稍停頓了下,講起了那之後的事情:

“我是沒文化的人,但我不想就這樣過一輩子...”

“所以,我就開始嘗試著自力更生。”

“後來成年之後,村裡的大隊就推選我,到縣裡的供銷社去上班。”

李陽隨口問了一下:

“在供銷社裡的工作是什麼呢?”

馬曉梅笑了下,直白地回應:

“售貨員。”

“因為沒有文化,我一開始連這種工作都做不好。”

“我不識字,也不太會算數。”

“所以我就趁著這個機會,開始自學。”

“供銷社裡面吃的穿的用的,各種東西都得記得...”

“計算價格,收錢...”

“慢慢的,就都會了。”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