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甘露之變 (第2/3頁)
百人,押中書侍郎、同平章事賈餗,刑、兵兩部侍郎,同平章事舒元輿和刑部郎中李孝本,獻祭太廟和太社。
接著,在東、西兩市遊街示眾,命百官前往觀看。
在京城獨柳樹下把他們腰斬,首級掛在興安門外示眾。
李訓、鄭注等人的親屬不管親疏老幼,全部被殺。妻子女兒沒有死的,沒收為官奴婢。
唐文宗下詔,凡討伐賊黨有功的禁軍將士以及追捕逃亡賊黨有功者,各根據功勞大小授予官爵和賞賜財物。
右神策軍在崇義坊抓獲李訓得親信,太府卿,遷左金吾衛大將軍韓約,己巳(二十八日),把他斬首。
文宗又下令,仇士良等有功的宦官,各根據功勞大小遷升階品和職位。從此以後,凡朝政大事都由北司的宦官決定,宰相僅僅奉命下達文書而已。
宦官的氣焰更加囂張,逼迫威脅皇上,鄙視宰相,凌辱百官如同草芥。每逢延英殿商議朝政,仇士良等人動不動就拿李訓、鄭注謀反的事折辱宰相。
庚辰(初九),唐文宗問宰相:“京城街坊和集市安定了沒有?”
李逢吉回答說:“逐漸安定了。不過,近日天氣特別寒冷,恐怕是殺人太多的緣故。”
牛僧孺說:“犯人的直系親屬都已被殺,其餘恐怕不值得再問罪了。”
這時,由於宦官十分痛恨鄭注、李訓等人,凡是和鄭注、李訓稍有關係的親友,或者一時被他們所推薦提拔過的人,仍不斷地被誅殺貶逐。所以,兩位宰相向文宗言及此事。
丁亥(十六日),文宗下詔:“凡李訓等叛逆人的親屬黨羽,除此前已經被殺和朝廷指名逮捕的,其餘一概不予追究。南衙各司的官員,雖然被迫跟隨了李訓遭受牽連,一律予以赦免。其他人不得再進行揭發控告,或者加以恐嚇。已經逃亡躲藏的官員,不再追尋逮捕,必須在三天內各回本司。”
於是此次政變落下帷幕,史稱“甘露之變”(跟真實歷史史實不一樣,這裡是小說情節)。
“甘露之變”中朝廷重臣被殺了大半,只有李逢吉、牛僧孺、令狐楚、鄭覃、李石等寥寥幾人得以倖免。
“甘露之變”之後,宦官一直牢固地掌握軍政大權,君主的廢立、生殺也是掌握在宦官手中,為中國歷史的第二次宦官時代的開始。
\"天下事皆決於北司,宰相行文書而已\"。宦官\"迫脅天子,下視宰相,陵暴朝士如草芥\"。
此後很長一段時期,中書省、門下省官員入朝都與家人辭別,因為說不定何時就會被殺。
唐文宗更受到宦官欺凌,一次問當值學士周墀:\"朕可比前代何主?\"
周墀答:\"陛下堯、舜之主也。\"
文宗嘆道,\"朕豈敢比堯舜,何如周赧漢獻耳!\"
周墀:\"彼亡國之主,豈可比聖德?\"
文宗說:\"赧、獻受制於強諸侯,今朕受制於家奴,以此言之,朕殆不如!\"因泣下沾襟,墀伏地流涕,自是不復視朝。
甘露之變前後朝廷一片混亂,自然也無心去管地方上的事務。
於是,唐文宗太和元年,公元834年,庚申(二十一日),盧龍(幽州)監軍奏報:節度使李載義在球場後院設宴接待朝廷派來的敕使,副兵馬使楊志誠乘機和他的黨羽喧譁作亂,李載義和他的兒子李正元逃奔易州。
楊志誠又擅自殺死莫州刺史張慶初。
唐文宗召集宰相商議對策,牛僧孺說:“幽州自從安祿山、史思明以來,一直割據跋扈,實際上已不屬於朝廷管轄了。”
“穆宗皇帝在位時,幽州節度使劉總曾經歸順朝廷,然而,朝廷花費了八十萬緡錢,卻一無所獲。”
“所以,今天楊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