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回 八戒大戰流沙河 木叉奉法收悟淨 3 (第4/6頁)
,分付道:“你可將此葫蘆,同孫悟空到流沙河水面上,只叫‘悟淨’,他就出來了。這流沙河的妖怪,本是捲簾大將下凡,與我佛有緣,此番你二人前去,先要引他歸依了唐僧;待他皈依之後,還有一事需辦,把他那九個骷髏穿在一處,按九宮佈列,這其中蘊含著天地玄妙,切莫弄錯。最後,卻把這葫蘆安在當中,如此,便會化作法船一隻,能渡唐僧過流沙河界,解了他們當下的燃眉之急。”
惠岸聞言,心中謹記師命,不敢有絲毫懈怠,雙手合十,應了一聲:“弟子謹遵師命。”
當時,惠岸便與大聖一同捧起葫蘆,穩步出了潮音洞。洞外,微風拂面,仙霧繚繞,二人卻無心欣賞這美景,奉法旨辭了紫竹林,馬不停蹄地向著流沙河趕去。
有詩為證,那詩道:
五行匹配合天真,認得從前舊主人。
煉己立基為妙用,辨明邪正見原因。
金來歸性還同類,木去求情共復倫。
二土全功成寂寞,調和水火沒纖塵。
此詩恰似一道玄機,暗示著這流沙河一難背後所蘊含的天地至理與因果迴圈,也預示著唐僧師徒即將憑藉菩薩的妙法,衝破困境,繼續西行之路。
他兩個心急如焚,腳下生風,不多時便按落雲頭,眨眼間,早來到了那熟悉的流沙河岸。此時,豬八戒正陪著唐僧在岸邊焦急踱步,忽見空中有人影落下,抬眼一瞧,八戒一眼就認出是木叉行者,他趕忙引著師父,快步上前迎接。
那木叉身姿矯健,穩穩落地,先是與三藏恭敬地行禮,隨後又轉向八戒,二人相視一笑,互相見禮。八戒滿臉憨笑,撓撓頭,率先開口說道:“向蒙尊者指示,得見菩薩。我老豬自那之後,果遵法教,如今有幸拜了沙門,踏上這取經之路。這一路在途中奔碌,風餐露宿,沒個停歇,還未及向尊者致謝,實在是罪過,罪過,尊者莫怪。” 言語間滿是誠懇與質樸。
行者在一旁卻有些不耐煩,不停地搓著手,催促道:“且莫敘闊。咱們時間緊迫,當務之急是趕緊把那廝叫出來,解決了過河的難題,師父還等著呢。”
三藏一臉疑惑,轉頭問道:“叫誰?”
行者趕忙上前,簡明扼要地解釋道:“老孫此前見了菩薩,把咱們在這流沙河遇到的麻煩事一五一十地都跟菩薩說了。菩薩告知,這流沙河的妖怪,乃是捲簾大將臨凡。想當年,他在天庭犯了罪,這才墮落此河,失了心性,忘形作怪。不過,他早前曾被菩薩勸化,本就願歸師父門下,一同往西天去的。都怪我們之前不知情,不曾說出取經的事情,他不明就裡,故此才與我們苦苦爭鬥。好在菩薩今差木叉,將此葫蘆帶來,要與這廝結作法船,渡您過去哩。”
三藏聽聞此言,心中滿是感激,當即頂禮不盡,隨後又朝著木叉,深深作禮道:“萬望尊者作速一行。我師徒幾人被困於此,實在是度日如年,全指望尊者施展神通,助我們脫離困境了。”
那木叉不敢有絲毫耽擱,雙手穩穩捧定葫蘆,身形一展,半雲半霧之間,徑直到了流沙河水面上。他居高臨下,望著那波濤洶湧的河面,厲聲高叫道:“悟淨!悟淨!取經人在此久矣,你怎麼還不歸順!聲音如洪鐘,在河面上空久久迴盪,震得河水都似乎震盪起來,似是要穿透河水,直抵那妖怪的藏身之處。
卻說那怪,此前被猴王一頓痛打,心中懼怕不已,灰溜溜地回於水底,躲在自己的窩中,正大口喘著粗氣,歇息調養。這當口,只聽得一聲熟悉的呼喚,叫著他的法名,他心頭一震,情知是觀音菩薩派人來找。又聽聞說 “取經人在此”,這幾個字仿若一道驚雷,瞬間驅散了他心中的恐懼與猶疑。他一咬牙,也不懼什麼鉞斧之險,急翻波伸出頭來,定睛一瞧,又認得是木叉行者,心中更是篤定。
你看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