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二十四章 潭柘寺 (第2/2頁)

加入書籤

達,可現在還是個稀罕物。

……

潭柘寺是中國佛教禪宗的發源地之一,潭柘寺的創始人法海和尚即是禪宗六祖慧能法師的弟子。潭柘寺歷代僧人均有不少傑出人物,如唐代高僧慧思、明代高僧一燈大師等。

潭柘寺寺院坐北朝南,主要建築可分為中、東、西三路,中路主體建築有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齋堂和毗盧閣。東路有方丈院、延清閣、行宮院、萬壽宮和太后宮等。西路有愣嚴壇(已不存)、戒臺和觀音殿等,莊嚴肅穆。此外,還有位於山門外山坡上的安樂堂和上、下塔院以及建於後山的少師靜室、歇心亭、龍潭、御碑等。塔院中共有71座埋葬和尚的磚塔或石塔。

山門外是一座3樓4柱的木牌坊,牌樓前有古松二株,枝葉相互搭攏,猶如綠色天棚,牌樓前有一對石獅,雄壯威武。過牌坊是單孔石拱橋,名‘懷遠橋’,過橋就是山門。

天王殿殿中供彌勒像,背面供韋馱像,兩側塑高約3米的四大天王神像。天王殿兩旁為鐘鼓樓,後面是大雄寶殿。寶殿面闊五間,重簷廡殿頂,黃琉璃瓦綠剪邊,

正脊兩端各有一巨型碧綠的琉璃鴟吻,是元代遺物,上系以金光閃閃的鎏金長鏈。殿內正中供奉碩大的佛祖塑像,神態莊嚴,後有背光,背光上雕飾有大鵬金翅鳥、龍女、獅、象、羊、火焰紋等。佛像左右分立‘阿難’、‘伽葉’像,均為清代遺物。大雄寶殿後為齋堂院,是和尚們吃飯的地方,堂後有三聖殿,但此二殿均已拆除。只剩兩株娑羅樹和兩株銀杏樹,樹體高大。中軸線終點是一座樓閣式的建築,名毗盧閣,高二層,木結構。站在毗盧閣上縱目遠眺,寺廟及遠山盡收眼底。

改、革、開、放後,潭柘寺恢復了香火,而且日見鼎盛。但現在……有兩個上了年歲的道士看家,穿著個棉袍,見人也不招呼。

葉慕雪站在門前確認了一下位置,她沒進潭柘寺山門,直接向後山走去……

一個小時之後,葉慕雪在一堵山崖前停下了腳。

“是這裡嗎?”

她伸手輕輕撫上山壁,用力一推!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