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2章 年 民間實業發展的態勢 (第1/4頁)
1892年,光緒十八年,那時的中國仍在風雨飄搖之中艱難求生。西方列強的侵略腳步未曾停歇,透過一系列不平等條約,進一步開啟中國市場,洋貨如潮水般湧入,對本土傳統手工業造成了近乎毀滅性的打擊。國內的經濟格局發生了巨大變化,傳統的自然經濟加速瓦解,大量手工業者失業,百姓生活愈發困苦。然而,在這樣的困境之下,洋務運動所帶來的近代化思潮也在持續發酵,一些有識之士看到了發展實業的希望,開始嘗試在民間興辦各類工廠、商號等實業,期望藉此抵禦洋貨傾銷,振興民族經濟,為國家的富強探尋出路。只是民間實業的發展面臨著諸多阻礙,資金短缺、技術落後、封建官僚的層層盤剝以及外國資本的擠壓等,讓其每前進一步都充滿艱辛。
《光緒朝民間實業紀要》記載:“十八年,民間實業漸有萌動之勢,有商賈集資辦廠,或興紡織,或營製造,欲挽經濟頹勢,然困於資金匱乏,技術粗陋,兼之官府刁難,洋商傾軋,發展維艱,雖有壯志,前行坎坷也。”從這段文獻資料中能清晰地看出當時民間實業發展的狀況,一些商人籌集資金開辦工廠,有的投身紡織業,有的經營製造業,都懷著改變國家經濟衰敗局面的壯志,可卻被資金不足、技術不夠先進、官府的故意為難以及外國商人的排擠打壓等問題所困擾,發展的道路佈滿了坎坷,想要順利前行實在是困難重重。
阿才,是個性格直爽又帶著一股倔強勁兒的年輕人,一旦他認定了要做的事,就會不顧一切地去堅持,哪怕撞了南牆也不回頭。他為人仗義,周圍的人要是遇到了難處,他總會毫不猶豫地伸出援手,大家都挺喜歡他這個熱心腸的性格。阿才原本在一家小染坊裡當學徒,跟著師傅學習染布的手藝,日子雖說過得清苦,但也還算安穩。可隨著洋布大量湧入市場,染坊的生意越來越難做,最後不得不關門歇業,阿才也因此失了業。
失業後的阿才心裡很不是滋味,他看著滿大街的洋布,想著咱們自己的染布手藝明明也不差呀,怎麼就被洋貨給擠兌得沒了活路呢?就在這時,他聽聞城裡有幾位商人準備合夥開一家紡織廠,說是要打造咱們中國人自己的好布,和洋布爭一爭市場。阿才一聽,心裡那股子熱血就沸騰起來了,他覺得這是個好機會,自己有染布的手藝,說不定能在這紡織廠裡派上用場呢,於是便主動找上門去,想要加入這個創業的隊伍。
那幾位商人見阿才雖然年輕,但看著挺精神,又聽聞他有染布的手藝,覺得多一個人多一份力,便同意了讓他留下來,安排他在紡織廠的染布車間工作。阿才滿心歡喜地開始了新的工作,他想著一定要把自己的手藝發揮出來,讓廠裡染出的布又好看又結實,把洋布的風頭給壓下去。
初到紡織廠,阿才就發現和自己之前待的小染坊大不一樣。這裡的機器裝置雖說都是新購置的,可工人們大多都不太會操作,經常出故障,而且染布的工藝也和傳統的有些差別,需要重新學習適應。阿才沒有絲毫抱怨,他主動向廠裡請來的技術師傅請教,學習如何操作那些複雜的機器,如何調配新的染料,讓染出的布色澤更鮮豔、更持久。技術師傅見阿才這麼好學,也很樂意教他,把自己知道的都傾囊相授。
在阿才的努力下,他很快就掌握了新的染布技術,操作機器也越來越熟練了。他染出的布在廠裡的質量檢驗中總是名列前茅,管事的見了,對他很是讚賞,還把他提拔成了染布車間的一個小組長,讓他帶著其他工人一起幹活。阿才覺得自己的責任更重了,他不僅要把自己的活兒幹好,還得讓其他工人也都掌握好技術,提高整個車間的染布質量。
於是,阿才每天都會早早地來到車間,給工人們講解操作機器的要點和染布的技巧,在大家幹活的時候,他就在車間裡來回巡視,看看有沒有誰遇到困難或者操作不規範的地方,及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