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2章 年 洋務運動興起的自強探索 (第1/4頁)
1862年,在中國這片古老而又飽經滄桑的土地上,正處於內憂外患的艱難時局之中。彼時,國內太平天國運動尚未平息,戰火仍在多處肆虐,極大地擾亂了社會秩序,消耗著國家的元氣;而在外部,西方列強憑藉著堅船利炮,透過一系列不平等條約敲開了中國的大門,割地賠款、通商口岸的被迫開放等讓中國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泥沼,國家主權遭到嚴重踐踏,民族危機日益深重。
在這樣的背景下,一些有識之士開始認識到,若想抵禦外侮、挽救民族危亡,必須學習西方先進的技術,自強求富。洋務運動就在這樣的呼聲中逐漸興起,旨在透過引進西方的技術、裝置,創辦近代企業,訓練新式軍隊等方式,來增強國家的實力。當時的歷史文獻記載著:“壬戌年,國勢傾頹,有識者倡洋務之舉,圖自強之徑,興實業,辦學堂,練新軍,期挽狂瀾於既倒,振華夏之雄風也。”
在南方沿海的一座繁華城市裡,生活著一位名叫阿才的年輕人,時年20歲,是個普通的工匠學徒,性格機靈且有著一股不服輸的勁頭。阿才出生在一個貧苦的家庭,父母都是靠著給別人做些零散的手工活計勉強維持生計。家裡常常是吃了上頓沒下頓,生活的艱辛讓阿才從小就懂事早熟,看著父母為了生活如此操勞,他暗自發誓,一定要學個手藝,將來讓父母過上好日子。
阿才從小就對那些手藝人的活計感興趣,看著一塊塊木頭、一片片布料在他們手中變成各種各樣實用又好看的物件,心裡滿是羨慕和好奇。所以,當有機會去一個老工匠那裡做學徒時,他毫不猶豫地就答應了。在學徒期間,阿才每天都早早地起床,打掃工坊,準備工具,然後跟著師傅學習各種手藝。師傅要求很嚴格,從最基礎的打磨、切割,到複雜一些的榫卯拼接、造型設計,每一個環節都要求阿才做到一絲不苟。阿才雖然有時候也覺得辛苦,但他從不抱怨,總是用心地去學習、去練習。
1862年,洋務運動興起的訊息也漸漸傳到了阿才所在的城市。城裡的人們對此議論紛紛,有的覺得這是好事,國家終於要學習西方強大起來了;有的則憂心忡忡,擔心會因此丟掉老祖宗的傳統,被西方同化了。阿才一開始對洋務運動也不太瞭解,只是偶爾聽師傅和其他手藝人在閒聊時說起,說什麼要建洋人的那種工廠,造洋槍洋炮之類的。
有一次,阿才跟著師傅去給一個大戶人家做傢俱,在那裡,他遇到了一位從京城來的官員的隨員。這位隨員見阿才手腳勤快,人也機靈,便和他聊了起來。阿才好奇地問起了洋務運動的事兒,隨員便給他講了講,說現在國家面臨著列強的欺負,那些洋人的槍炮厲害得很,咱們要是不學習他們的技術,就只能一直捱打。洋務運動就是要辦工廠、造槍炮、建新式學堂,培養懂洋文、會技術的人才,這樣才能自強起來。阿才聽了,心裡很受觸動,他雖然只是個小小的工匠學徒,但也深知國家受欺負的滋味不好受,想著自己要是能為這自強的事兒出份力就好了。
沒過多久,阿才聽說城裡有個洋務派的官員要開辦一個新式的機械製造工坊,正在招募有手藝的工匠,阿才心動了,便和師傅說了自己想去試試的想法。師傅雖然有些不捨,但也覺得這是個機會,便支援他去。阿才經過層層選拔,憑藉著紮實的手藝基礎,成功進入了這個工坊。
初到工坊,阿才就被裡面那些從未見過的洋機器給震撼到了。巨大的蒸汽機,帶動著各種齒輪和皮帶,讓機器有序地運轉著,比起他們以前靠手工或者簡單的畜力驅動的工具,效率不知道高了多少倍。工坊裡還有一些洋人技師,他們負責指導工匠們操作機器、按照圖紙製造零件。阿才雖然機靈,但剛開始接觸這些洋機器和複雜的圖紙時,還是覺得有些吃力。那些圖紙上全是洋文標註的尺寸、規格,阿才根本看不懂,只能靠旁邊懂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