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1437章 年 詔令各地興學重教 (第3/4頁)

加入書籤

那老夫子聽了,雖有些慚愧,可還是冷哼一聲,轉身走了。

經過蘇文軒和陳宇的努力調解,又向學生們解釋清楚了情況,縣學的教學秩序總算恢復了正常。

可沒過多久,又遇到了新的難題。那就是教學的書籍實在是太少了,學生們常常幾個人共用一本書,學習起來很是不便。

蘇文軒想著得想辦法解決這個問題,便提議大家一起抄寫書籍,然後互相傳閱。於是,學生們在課餘時間,都紛紛拿起筆,認真地抄寫起來,那場面,倒也十分熱鬧。

同時,蘇文軒還寫信給自己在外地的一些同窗好友,請求他們幫忙蒐集一些閒置的書籍寄過來,以充實縣學的藏書。

日子一天天過去,縣學在蘇文軒、陳宇以及眾多先生、學生的共同努力下,越來越有起色,學生們的學問也有了明顯的長進,在幾次小考中,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周邊的一些村子聽聞了縣學的變化,也紛紛送自家的孩子來求學,縣學的規模逐漸擴大,名聲也漸漸傳了出去。

可就在這時,朝廷派來的巡查官員到了各地,檢視興學重教的落實情況。這巡查官員為人嚴苛,到了應天府後,聽聞了蘇文軒他們所在縣學的情況,便前來檢視。

那官員先是檢視了學舍,覺得還算滿意,可當看到學生們抄寫的書籍時,卻皺起了眉頭,說道:“這書籍怎如此簡陋,朝廷興學,怎能連基本的書籍都配備不齊呀,你們這是敷衍了事嗎?”

蘇文軒趕忙解釋道:“大人,實在是書籍稀缺,我們也是無奈之舉,正盡力去搜集更多的書籍呢。”

那官員卻不聽解釋,說道:“哼,不管怎樣,這就是沒做好,得給你們個教訓,限你們在一個月內,把書籍的問題解決好,否則,這縣學就得關停整頓。”

蘇文軒和陳宇聽了,心中焦急萬分,可也只能趕忙想辦法。他們發動城中的百姓,四處尋找有書籍的人家,請求借閱或者購買,又託人去外地的書坊打聽,看能不能多購置一些。

在最後的期限前,總算是湊齊了不少書籍,滿足了基本的教學需求,這才讓縣學逃過一劫。

經過這一系列的波折,縣學愈發重視各方面的完善,在教學、管理等方面都不斷改進,真正成為了當地培育人才的重要場所,而蘇文軒和陳宇也在這個過程中,收穫了成長,實現了自己的價值,見證了這興學重教詔令在地方上落地生根的過程。

在這同一時期,世界其他國家也有著各自重視教育或者類似興辦學校的情況,且與大明詔令各地興學重教有著諸多關聯與可比之處。

在朝鮮李朝,當時深受儒家思想影響,亦十分重視教育,設立了諸多官學與私學。官學由朝廷出資興辦,主要是為了培養貴族子弟以及選拔優秀人才進入仕途,教學內容多圍繞儒家經典展開,注重品德修養與學問的並重。私學則多由地方上的儒者或士紳開辦,面向普通百姓家的子弟,傳授基礎知識與禮儀道德。不過,朝鮮的教育體系相對較為封閉,主要側重於本國文化與儒家理念的傳承,不像大明那樣有著更為廣泛的興學範圍以及對不同階層學子的吸納,體現出不同國家文化背景與政治需求對教育的影響,朝鮮注重階層性與文化傳承的穩定性,教育服務於貴族統治與文化延續。

日本當時處於室町幕府時代向戰國時代過渡階段,各地大名割據,教育情況也參差不齊。一些大的寺院會開設學堂,傳授佛教經典、書法、算術等知識,培養僧人和部分貴族子弟。大名們也會在自己的領地內支援興辦一些小型的學問所,主要是為了培養自己家族的家臣以及武士後代,使其具備一定的文化素養和管理能力,以更好地服務於領地事務。但整體而言,日本的教育缺乏統一的規劃與標準,較為分散,多是為了滿足各領地自身的需求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