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3章 年 賑濟災荒穩定民生 (第2/3頁)
到縣衙後,便將災荒的實情、縣衙目前面臨的困境以及賑濟的難處一一稟明。知府大人聽後,眉頭微皺,說道:“蘇知縣,本府知曉這災荒嚴重,可這上頭的壓力也大呀,各州縣都缺糧,府裡能調配的糧食也有限,不過你放心,本府會盡力幫你爭取一些,你這邊也得再想些別的法子才是。”蘇長卿忙道:“多謝大人關心,下官定當竭盡所能,只是還望大人能多催促催促朝廷的賑濟物資,早日下發啊。”
送走知府大人後,蘇長卿又陷入了沉思。這時,縣衙的一位師爺湊過來,小聲說道:“大人,聽聞城中有幾家富戶,家中糧倉滿滿,咱們可否勸他們開倉放糧,救濟一下百姓呢?”蘇長卿眼睛一亮,說道:“此計甚好,只是這些富戶大多精於算計,未必肯輕易答應啊,咱們得想個周全之策。”
於是,蘇長卿帶著師爺,挨家挨戶地去拜訪那些富戶。可這些富戶們一聽是來勸捐糧食的,不是推諉就是哭窮。有一位李姓富商,滿臉堆笑地對蘇長卿說:“蘇大人,不是我不想幫忙啊,只是這生意難做,我家中雖說看著殷實,可實則也是入不敷出呀,實在拿不出多餘的糧食來救濟了。”蘇長卿心中明白他是在敷衍,卻也不好強行逼迫,只得好言相勸,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可那富商就是不為所動。
幾日下來,勸捐之事毫無進展,蘇長卿心中煩悶不已。可就在他幾乎要絕望之時,城中一位德高望重的老舉人站了出來,他聯合了幾位鄉紳,主動找到蘇長卿,表示願意帶頭捐出一部分糧食,並且幫忙勸說其他富戶。蘇長卿大喜過望,對老舉人感激涕零,說道:“老先生,您這可真是雪中送炭吶,您的大義之舉,開封城的百姓都會銘記於心的。”
在老舉人和鄉紳們的帶動下,終於有不少富戶陸續捐出了糧食,這讓賑濟之事又能繼續維持下去了。可災荒仍在持續,百姓們的生活依舊困苦,除了糧食問題,疫病也開始在流民中蔓延開來。
蘇長卿得知後,又趕忙組織人手,在城中尋了一處閒置的院子,改成臨時醫館,請來郎中為患病的百姓診治。可藥材又成了難題,蘇長卿無奈之下,只好自掏腰包,派人去外地採購藥材,同時號召城中百姓上山採挖一些常見的草藥備用。
在這忙碌與艱難的日子裡,蘇長卿每日都身心俱疲,可看著那些原本絕望的百姓眼中漸漸有了希望的光彩,他又覺得一切都是值得的。然而,朝廷的賑濟物資卻遲遲未到,蘇長卿一邊安撫著百姓,一邊不斷派人去打探訊息,心中滿是焦慮。
終於,在眾人望眼欲穿之時,朝廷的賑濟車隊緩緩駛入了開封城。車上滿載著糧食、衣物等物資,百姓們見了,紛紛歡呼雀躍,跪地感恩。蘇長卿也長舒了一口氣,眼中閃著淚花,他知道,這意味著開封城的百姓終於能熬過這段艱難的日子了。
隨著賑濟物資的分發,疫病也逐漸得到了控制,百姓們開始重建家園,恢復生產。蘇長卿又忙著組織百姓開墾荒地,修繕房屋,引導他們互幫互助,共度時艱。
在這同一時期,世界其他地方也有著各自的災荒應對與民生保障情況,且與大明的賑濟災荒之舉有著諸多可比之處與相互關聯。
在朝鮮李朝時期,同樣面臨著自然災害的侵襲,如頻繁的水旱災害時常影響莊稼收成,導致百姓生活困苦。朝鮮朝廷也效仿大明,設立了相應的救災機構,平時儲備糧食以應對災荒。在災荒發生時,一方面開倉放糧賑濟災民,另一方面組織百姓興修水利,試圖從根源上減少災害的影響,這與大明蘇長卿所在的開封府組織百姓開墾荒地、重建家園的做法異曲同工,都是著眼於災後的恢復與長遠發展,期望穩定民生,保障國家的根基穩固。
日本當時處於室町幕府時代向戰國時代過渡階段,各地大名割據,面對災荒時的應對方式各有不同。一些沿海地區常遭受颱風、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