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1967章 年 氫彈之光下的歲月 (第1/3頁)

加入書籤

1967年,丁未年,在這片古老而廣袤的中華大地上,正經歷著風雲變幻的歲月。彼時,新中國已成立近十八載,國家在建設的道路上一路摸索前行,雖有諸多艱難險阻,卻也處處彰顯著蓬勃的朝氣與不屈的鬥志。全國上下一心,都在為了國家的強盛、民族的崛起而奉獻著自己的力量。然而,“文化大革命”的浪潮也正席捲而來,讓許多原本平靜的生活泛起了波瀾,人們在努力堅守本職的同時,也被這複雜的局勢影響著、改變著。

據當時的歷史文獻記載:“1967年之初,國內形勢受‘文化大革命’影響,多地出現動盪局面,社會秩序面臨諸多挑戰,但於此同時,我國科研戰線的同志們依舊在艱苦的條件下,堅守崗位,為國家重大科研專案奮勇拼搏。如在核武器研製方面,科研人員們無懼外界干擾,一心撲在氫彈的研發與試驗工作上,他們深知這一成果對於國家之意義重大,關乎我國在世界舞臺上的地位與話語權,是以克服重重困難,只為那驚天一爆能夠成功。”

在西北的一個偏僻小鎮上,生活著一位名叫李青山的年輕人。他今年二十有五,身形挺拔,面容剛毅,透著一股那個年代年輕人特有的質樸與熱忱。李青山打小就對機械物件有著濃厚的興趣,憑藉著自己的鑽研勁兒,在鎮上的小機械廠謀得了一份技術員的工作。平日裡,他總是穿著一身洗得有些發白的工裝,頭戴一頂藍色的工人帽,帽簷下那雙明亮的眼睛裡,滿是對生活的憧憬和對工作的認真勁兒。

這一年,廠裡的生產任務也受到了外面大環境的些許影響,時不時會有些停工停產的情況出現。但李青山卻沒閒著,他心裡始終惦記著廠裡那些機器裝置,一有空就去琢磨怎麼能讓它們運轉得更順暢,提高生產效率。哪怕外面的世界再喧囂,在他看來,只要能把手裡的活兒幹好,那就是為國家出了一份力。

一日,廠裡來了幾位身著軍裝的同志,他們神情嚴肅,和廠領導在會議室裡談了許久。等出來後,廠領導把李青山叫了過去,原來啊,是上頭有任務,需要廠裡派幾位技術過硬的同志去協助一項重要的工程,做一些機械方面的保障工作。李青山一聽,二話沒說,當即就報了名。他想著,能參與重要的事兒,那可是光榮啊,哪還顧得上問具體是啥工程呢。

沒過幾天,李青山和其他幾位同志就坐上了開往遠方的火車。一路上,看著車窗外不斷變換的風景,李青山的心裡既緊張又興奮。他和同行的夥伴們猜測著這次的任務,有人說是去支援新的工廠建設,也有人說是去幫忙維修一些大型的機械裝置,可誰也沒想到,他們即將踏入的,是關乎國家重大機密的氫彈試驗場。

經過幾日的顛簸,他們終於來到了目的地——那是一片位於大漠深處的神秘區域,四周荒無人煙,只有幾排簡易的營房和一些看著就頗為複雜的科研設施。李青山他們剛到,就被一位神情嚴肅的科研負責人帶去熟悉環境,一路上,負責人給他們介紹著這裡的情況,雖然有些話是點到即止,但李青山他們也能感覺到此次任務的重要性和保密性。

“同志們,咱們這兒啊,現在正在進行一項對於咱們國家來說至關重要的工作,你們的任務就是保障那些機械裝置不出差錯,這可關係到整個工程的成敗啊,大家都得打起十二分的精神來!”負責人語氣凝重地說道。

李青山他們聽了,紛紛挺直了腰桿,齊聲應道:“請領導放心,保證完成任務!”

在這試驗場裡,日子過得緊張又忙碌。李青山每天都要和那些複雜的機械打交道,檢查、除錯、維修,一刻都不敢懈怠。他發現這裡的很多裝置都是國內頂尖的科研人員自行研製的,雖然有些地方還略顯粗糙,但卻凝聚著大家的智慧和心血,這讓他越發覺得自己責任重大。

有一回,一臺關鍵的製冷裝置出了故障,那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