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7章 年 七七事變抗戰爆發 (第3/4頁)
誓一定要在其他地方繼續抗擊日軍,為犧牲的兄弟們報仇。
撤離北平城後,李剛輾轉多地,一路上看到了無數百姓流離失所,飽受日軍殘害的悲慘景象,這更加堅定了他抗日到底的決心。在流亡的過程中,他結識了一些同樣從各地戰場退下來的愛國軍人,大家志同道合,決定一起尋找更有力的抗日力量,繼續投身到抗戰之中。
後來,李剛聽聞共產黨領導的抗日隊伍在敵後開展了靈活多樣且卓有成效的游擊戰爭,給日軍的補給線和據點造成了很大的困擾,心中對這種抗日方式十分欽佩,便想著加入其中,與他們一起並肩作戰。
經過一番周折,李剛終於找到了一支共產黨領導的抗日隊伍。他向隊伍的負責人詳細講述了自己的經歷和想要抗日的決心,隊伍對他的加入表示熱烈歡迎,認為他有著豐富的戰鬥經驗,一定能為抗日事業做出更大的貢獻。
加入新隊伍後,李剛憑藉著自己過硬的軍事素養和戰鬥經驗,很快就成為了隊伍裡的骨幹。他帶著戰士們在敵後頻繁出擊,破壞日軍的交通要道、襲擊日軍的物資倉庫,讓日軍防不勝防,頭疼不已。
有一次,隊伍接到任務,要去炸燬一座日軍控制的鐵路橋,這座橋是日軍運輸兵員和物資的重要樞紐。李剛主動請纓,帶領一支小分隊執行此次任務。
行動前,李剛多次喬裝前往鐵路橋附近偵查,詳細瞭解了日軍的崗哨佈置、巡邏規律以及橋樑的結構特點等情況,然後制定了一套嚴密的作戰計劃。
行動當晚,月色朦朧,李剛帶著小分隊悄悄地摸到了鐵路橋附近。他們先是悄無聲息地解決了外圍的幾個日軍崗哨,接著按照預定計劃,分成幾個小組,分別前往橋樑的關鍵支撐點安放炸藥。
就在他們快要完成任務準備引爆的時候,意外發生了,日軍的巡邏隊提前返回,發現了他們的行動。頓時,槍聲大作,日軍朝著他們圍了過來。
李剛臨危不亂,一邊指揮戰士們進行反擊,一邊大聲喊道:“快,抓緊時間引爆,絕不能讓這次任務失敗!”
戰士們在槍林彈雨中奮力抵抗,終於成功引爆了炸藥。隨著一聲巨響,鐵路橋被炸得斷成幾截,塌落在河中,日軍的運輸線被徹底切斷。而李剛他們在經過一番激烈的交火後,也巧妙地利用夜色和地形,成功突圍,撤回了根據地。
在這一年,世界上其他國家也有著各自不同的發展軌跡。
1. 日本:在七七事變後,日本國內軍國主義勢力越發狂熱,全面侵華戰爭全面爆發,其政府不斷向中國增派兵力,企圖以武力迅速征服中國,實現其所謂的“大東亞共榮圈”美夢。在國際上,儘管面臨著部分國家的譴責,但憑藉其暫時的軍事優勢以及一些西方國家的綏靖態度,依舊毫無顧忌地在中國大地上燒殺搶掠,擴大侵略範圍,給中國人民帶來了沉重的災難,使無數家庭支離破碎,生靈塗炭。
2. 美國:正處於經濟緩慢復甦的階段,羅斯福新政雖已初見成效,但國內仍有諸多問題需要解決,所以其重心還是放在國內事務上。對於日本發動的七七事變以及全面侵華戰爭,美國採取了觀望和“中立”的立場,只是透過外交途徑表達了對日本侵略行為的不滿,實際上更關注的是如何在中日衝突中維持自身在華利益,避免與日本產生直接衝突,同時也在暗中觀察局勢,以便從中謀取最大利益。
3. 英國:作為老牌殖民帝國,在一戰後實力有所衰退,又面臨著全球眾多殖民地民族解放運動的衝擊。對於七七事變,英國起初秉持綏靖政策,擔心強硬幹涉會破壞其在華傳統利益以及與日本的關係,希望透過外交斡旋讓日本適可而止,維持遠東地區的勢力平衡,保障其在亞洲的商業、貿易等利益不受太大影響,對日本的侵略行為未採取實質性的強硬舉措。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