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1399章 年 靖難之役爆發 (第2/4頁)

加入書籤

這時,李景隆站了出來,他自信滿滿地說道:“陛下,臣願率軍前往,定能擊敗燕軍,為陛下分憂。臣聽聞那燕軍不過是憑藉著一時之勇,只要臣率領大軍壓境,定能讓他們知難而退。”

朕看著李景隆,心中雖有些疑慮,可見他如此有信心,便說道:“李愛卿既有此決心,那朕便命你為大將軍,接替耿炳文,率領大軍前去平叛,你可莫要讓朕失望啊。”

李景隆領命而去,朕望著他離去的背影,心中默默祈禱,希望他能凱旋而歸,平息這場戰亂。

可誰能想到,這李景隆實在是個中看不中用的主兒,他率領大軍到了前線,卻不懂兵法,胡亂指揮,結果被燕軍打得大敗而歸,不僅損兵折將,還把大量的糧草輜重都丟給了燕軍,這一下,局勢對朝廷越發不利了。

朕得知這個訊息後,氣得渾身發抖,在朝堂上怒斥道:“李景隆,朕如此信任你,委你以重任,你卻這般辜負朕的期望,你該當何罪!”

大臣們都噤若寒蟬,不敢言語,朕看著他們,心中滿是悲涼,想著朕這身邊,竟連個可用之人都難尋呀。

而在民間,百姓們也因這靖難之役的爆發,陷入了恐慌之中。應天府裡,有個名叫陳生的書生,本在家中安心讀書,想著有朝一日能考取功名,入朝為官,為大明效力。可如今這戰亂一起,他也無心讀書了,每日看著街上那些慌亂的百姓,心中滿是憂慮。

陳生的好友劉全對他說:“陳生啊,如今這燕王和朝廷打起來了,也不知道最後誰能贏啊,咱們這日子怕是要越來越不好過了呀。”

陳生皺著眉頭,說道:“唉,不管誰贏誰輸,受苦的都是咱這些老百姓呀,只盼著這仗能早點打完,天下能恢復太平啊。”

再說朕這邊,面對這愈發不利的局勢,朕心中滿是無奈與焦慮,夜裡常常難以入眠,腦海中不斷想著應對之策。朕深知,若不能儘快平息這場叛亂,那大明的江山可就真的危險了呀。

朕又召集大臣們商議,這時,有個名叫方孝孺的大臣站了出來,他說道:“陛下,如今燕軍雖勝了幾場,可畢竟是以一隅之地對抗朝廷,咱們只要堅守城池,團結各地的力量,同時從內部瓦解燕軍,定能反敗為勝。”

朕聽了方孝孺的話,覺得有理,便說道:“方愛卿所言甚是,朕即刻下旨,命各地加強城防,同時派人去燕軍之中散播朝廷的恩澤,勸那些將士歸降,看看能否有所成效。”

在這之後,朕每日都在等待著各地的訊息,盼著能有好訊息傳來,可那燕軍在朱棣的帶領下,依舊勢如破竹,不斷地攻城略地,朕的心中越發沉重了。

朕有時也會想,難道是朕哪裡做得不好,才讓皇叔如此決然地起兵反叛嗎?可朕自問,登基以來,一直秉持著仁政,從未虧待過皇叔呀,為何他就不能理解朕的一片苦心呢?

在這期間,還有一些朝廷的官員,見局勢不妙,竟暗中與燕軍有了往來,想要為自己謀個後路,朕得知後,心中更是氣憤不已,覺得這等不忠不義之人,實在是該千刀萬剮。

日子就這樣在戰火與焦慮中一天天過去,朕雖想盡了辦法,可那靖難之役的局勢依舊嚴峻,燕軍的攻勢絲毫沒有減弱的跡象,朕感覺自己彷彿陷入了一片黑暗之中,找不到出路,可朕又怎能輕易放棄呢,這大明的江山,朕無論如何也要守護住啊。

在這同一時期,世界其他國家也有著各自的戰亂紛爭以及權力爭奪等方面的情況,且與1399年靖難之役爆發有著諸多關聯與可比之處。

在英國,當時正處於中世紀晚期,國內亦是諸侯林立,時常因領地、爵位等利益糾葛而爆發戰爭。不過英國的這些戰爭多是在封建領主之間展開,且有著相對固定的戰爭規則,受封建契約以及教會教義的影響頗深。例如,領主們在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