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4章 年 龍灣之戰:風雲際會的元末 (第1/4頁)
元至正二十四年,也就是公元1364年,天下大亂,群雄逐鹿,似一鍋煮開了的熱粥,各方勢力你爭我奪,攪得這世間不得安寧。大元朝的江山早已是千瘡百孔,那往日的威嚴如同落日餘暉,雖尚存幾分光彩,卻也難掩頹勢。
在這亂世之中,長江之畔尤為熱鬧,各路豪傑皆覬覦這魚米之鄉,妄圖憑此為根基,成就一番霸業。朱元璋自起兵以來,一路摸爬滾打,麾下也匯聚了不少能人異士,勢力漸成氣候。而那陳友諒,亦是一方梟雄,手握重兵,戰船千艘,本就野心勃勃,怎會甘心屈居人下,與朱元璋之間的爭鬥自是一觸即發。
據《明史紀事本末》記載:“友諒忿疆土日蹙,乃大治樓船數百艘,皆高數丈,飾以丹漆,每船三重,置走馬棚,上下人語聲不相聞,艫箱皆裹以鐵。”可見當時陳友諒為了這場爭鬥,可謂是下足了血本,打造出這般威武卻又透著幾分窮奢極欲的戰船,妄圖以這堅船利炮,一舉蕩平朱元璋的勢力。
且說在應天城裡,有個名叫蘇和的年輕鐵匠,生得一副壯實身板,常年掄錘打鐵,練就了一身腱子肉。他本就是個老實巴交的手藝人,平日裡就靠著給街坊四鄰打些農具、刀具過活,可這亂世之中,哪有什麼安穩日子可言。那打鐵鋪子的生意,也是隨著這戰事的起起伏伏,時好時壞。
這日,蘇和正掄著鐵錘,在那火紅的鐵塊上敲敲打打,火星四濺,映照著他那張滿是汗水的黝黑臉龐。一旁的學徒小李子在旁鼓著風箱,邊拉邊嘟囔著:“師傅,您說這仗要打到啥時候是個頭啊,咱這生意難做不說,每日裡聽著那外面的喊殺聲,心裡頭直髮慌呢。”
蘇和停了一下手中的鐵錘,抹了把額頭上的汗,咧嘴笑道:“你這小子,莫要整日裡瞎操心,咱手藝人,有手藝在身,走到哪兒還能餓著不成?只是這亂世啊,誰勝誰負,關乎著咱這一城百姓的身家性命,咱盼著能有個明主,早日平定了這天下,也好讓大夥過上安穩日子。”
話雖如此說,可蘇和心裡也明白,這應天城看似平靜,實則暗流湧動。朱元璋的軍隊整日裡在城中操練,那兵戈之聲,不絕於耳。而百姓們呢,一邊靠著城中的營生勉強餬口,一邊又擔憂著哪天敵軍就打了過來,這日子過得是提心吊膽。
沒過幾日,那街頭巷尾就傳來了訊息,說是陳友諒率大軍,乘著那高大威武的戰船,順著長江浩浩蕩蕩地就朝著應天殺了過來。這訊息一傳開,城中頓時人心惶惶,百姓們紛紛奔走相告,有的開始收拾細軟,準備往城外逃去,可這兵荒馬亂的,又能逃到哪兒去呢?
蘇和的鐵匠鋪子前也圍聚了不少人,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地議論著。
“這陳友諒的戰船那可是厲害得很吶,咱這應天城怕是守不住咯!”一個老者拄著柺杖,滿臉憂慮地說道。
“哼,咱朱將軍也不是吃素的,那手下的將士們個個英勇善戰,定能擊退敵軍!”一個年輕後生不服氣地反駁道。
蘇和聽著眾人的議論,心中也是忐忑不安,他想著自己雖只是個鐵匠,但也可為這守城出一份力啊,便對眾人說道:“各位街坊,咱與其在這兒乾著急,不如幫著將士們準備些兵器,咱這打鐵的手藝,此刻不正能派上用場嘛。”
眾人一聽,覺得有理,紛紛響應。於是,蘇和的鐵匠鋪子一下子熱鬧了起來,大家幫忙搬運鐵塊,燒旺爐火,蘇和則帶著學徒們,沒日沒夜地打造起兵器來。
再說那朱元璋這邊,得知陳友諒來犯,倒也不慌亂,他召集麾下眾將,在營帳之中商討對策。徐達、常遇春等大將皆在列,眾人面色凝重,但眼神中卻透著一股堅毅。
徐達起身,抱拳道:“主公,那陳友諒雖戰船眾多,看似勢不可擋,但他遠道而來,士卒疲憊,且我等熟悉這龍灣一帶的地形,可設下埋伏,定能讓他有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