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1870章 年 天津教案引發的中外風波 (第1/4頁)

加入書籤

1870年,清朝同治九年,彼時的中國依舊深陷內憂外患的困境之中。國內在經歷了太平天國運動等一系列動盪後,社會經濟雖在緩慢恢復,但民生依然艱難,百姓生活困苦,對洋人的積怨也在暗中滋長。而在對外方面,自鴉片戰爭以來,西方列強憑藉不平等條約,不斷擴大在華的侵略權益,傳教士紛紛湧入中國內地傳教,他們中雖不乏真心傳教、做慈善之人,但也有不少仗著特權為非作歹、橫行霸道,引起了民眾的強烈反感。在這樣的背景下,天津教案爆發了,這一事件猶如一顆投入平靜湖面的巨石,瞬間激起了中外之間的巨大風波,讓本就緊張的中外關係變得更加劍拔弩張,也讓整個國家陷入了一場外交與輿論的漩渦之中。

據《同治朝天津教案紀要》記載:“九年夏,天津民間傳聞甚囂塵上,言及法國傳教士育嬰堂虐殺孩童,挖眼剖心以作藥材等,民情激憤。又值天津知縣劉傑帶拐犯往教堂對質,法國領事豐大業竟持槍尋釁,怒射知縣隨從,民眾怒不可遏,遂群起而攻之,火燒望海樓教堂等多處洋樓,毆斃洋人、教士二十餘人。此事一出,中外震動,法方施壓,要求嚴懲兇手,各國列強亦虎視眈眈,清政府夾於其間,左右為難,一場艱難的交涉與風波就此展開。”從這段文獻資料中,不難看出天津教案爆發時那激烈的場面以及後續引發的嚴峻局勢,清政府面臨著來自列強的巨大壓力,陷入了極為被動的境地。

阿才,是個性格剛直又有些莽撞的年輕人,眼裡容不得沙子,只要看到不公平的事兒,就非得管一管,哪怕對方來頭很大,他也毫不畏懼。不過,也正因如此,他沒少給自己招來麻煩,常常是一腔熱血地衝上去,卻沒考慮到後果。阿才本是天津城裡一個普通的碼頭搬運工,靠著一身的力氣掙錢餬口,平日裡就對那些在天津城裡趾高氣昂的洋人很是看不慣,覺得他們憑什麼在中國的土地上耀武揚威。天津教案的發生,讓阿才徹底捲入了這場中外風波之中,也開啟了他這一年跌宕起伏的經歷。

這一年初夏,天氣已經有些炎熱了,阿才像往常一樣在碼頭上搬運貨物,累得滿頭大汗。休息的時候,他和工友們湊在一起聊天,就聽一個工友神秘兮兮地說:“你們聽說了嗎?城裡那洋人的育嬰堂可邪乎了,有人說啊,他們把咱中國的小孩子抓進去,可不是為了收養,而是挖了眼睛、剖了心去做藥材呢,真是喪盡天良啊!”

阿才一聽,頓時瞪大了眼睛,氣憤地說:“還有這等事兒?這些洋人也太可惡了,咱可不能就這麼看著他們胡作非為啊!”

其他工友們也紛紛附和,都覺得洋人太過分了,可大家也只是嘴上說說,都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

過了幾天,城裡關於育嬰堂的傳聞越來越多,百姓們的情緒也越來越激動。阿才在碼頭幹活的時候,總能聽到路過的人在議論這件事,心裡那股怒火也越燒越旺。

有一天,阿才幹完活,正準備回家,路過城裡的一個集市,就看到一群人圍在一起,鬧哄哄的。他好奇地湊過去一看,原來是幾個百姓正拿著一些所謂的“證據”,在向周圍的人講述育嬰堂的惡行,那些“證據”無非就是一些小孩子的衣物和血跡斑斑的布片之類的東西,雖然真假難辨,但在群情激憤的氛圍下,大家都深信不疑。

阿才看著眼前的場景,心中的正義感驅使他也跟著喊了起來:“洋人太壞了,不能讓他們再這麼欺負咱們了!”他這一喊,周圍的人情緒更加高漲了,有人提議要去育嬰堂討個說法,眾人紛紛響應,阿才也毫不猶豫地跟著人群往育嬰堂走去。

當他們來到育嬰堂門口時,已經聚集了好幾百人,大家吵吵嚷嚷的,要求育嬰堂的洋人出來給個解釋。育嬰堂裡的洋人一開始還緊閉大門,不予理會,可外面的人越聚越多,情緒也越發激動,開始有人往裡面扔石頭,砸得大門砰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