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1章 年 應對瓦剌邊患舉措 (第1/4頁)
景泰二年,大明的邊境線上,氣氛猶如緊繃的弓弦,一觸即發。那北方的瓦剌,自土木堡一役後,雖元氣有所損傷,可依舊如那草原上的餓狼,時不時覬覦著大明的疆土,屢屢犯邊,燒殺搶掠,讓邊境的百姓苦不堪言,生活在惶恐與不安之中。朝廷上下,對此亦是憂心忡忡,深知若不妥善應對這瓦剌邊患,那大明的安穩、百姓的太平都將無從談起,於是乎,一道道應對之策在朝堂的商議中逐漸成形,可這其中的艱難險阻,又豈是三言兩語能道盡的。
據《明史·邊防志》記載:“景泰間,瓦剌數擾邊,邊民弗寧,朝廷乃謀多策以御之。或增戍卒,固邊牆;或通諜報,嚴稽查;或興互市,緩其勢,然施行之中,困阻頗多,邊患之除,非一日之功也。”短短數語,便道出了當時應對瓦剌邊患的大致情形。瓦剌多次侵擾邊境,邊境百姓不得安寧,朝廷為此謀劃了諸多策略來抵禦,有的是增加戍邊計程車卒,加固邊境的城牆;有的是加強情報傳遞,嚴格稽查往來人員;還有的是開設互市,試圖緩和雙方的緊張局勢,然而在這些舉措實施的過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難阻礙,想要徹底消除邊患,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事兒,也由此為這圍繞“應對瓦剌邊患舉措”的故事搭建起了基於史實的框架,讓那段充滿艱辛與變數的歷史有了清晰可依的脈絡。
在大同城,住著一位名叫李長風的年輕鏢師,年方二十有三,生得身姿挺拔,面容剛毅,雙目炯炯有神,透著一股英氣。他自幼拜在城中一位有名的武師門下,習得一身好武藝,十八般兵器樣樣精通,尤其那手中的長槍,耍起來虎虎生風,令人讚歎。李長風為人豪爽仗義,重情重義,見不得弱者受欺負,只要聽聞哪裡有不平之事,總會忍不住拔刀相助,可就是性子有些急躁,做事有時欠缺考慮,這也為他後來的坎坷命運埋下了伏筆。
這日,李長風剛完成一趟鏢行的活兒,回到鏢局,正與師兄弟們分享著路上的見聞,就聽到外面傳來一陣喧鬧聲。眾人好奇,便出門去檢視,只見一群百姓圍聚在一起,神色慌張,正七嘴八舌地說著什麼。李長風走近一聽,原來是又有瓦剌的騎兵來犯邊了,就在離大同城不遠的一個村子裡燒殺搶掠,不少村民死傷,房屋也被燒燬了許多。
李長風聽著百姓們的哭訴,心中怒火中燒,他緊握著拳頭,恨恨地說道:“這瓦剌賊子,實在是太可惡了,屢屢犯我邊境,殘害我百姓,真當我大明無人了嗎!”一位年長的百姓嘆著氣說道:“唉,朝廷雖說也在想辦法應對,可這瓦剌的侵擾卻不見少啊,咱們這日子過得是提心吊膽的,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太平呀。”
回到鏢局後,李長風心裡一直惦記著這事兒,他想著自己一身武藝,不能就這麼眼睜睜看著百姓受苦,得為這抵禦瓦剌邊患出份力才是。正巧,沒過幾日,鏢局接到了一個特殊的任務,原來是朝廷要往邊境的一處軍營運送一批兵器物資,這可是關係到邊防的大事,鏢局上下都不敢懈怠,李長風更是主動請纓,要親自押送這趟鏢。
出發前,鏢局的總鏢頭叮囑他:“長風啊,此次押送任務艱鉅,你可得小心謹慎些,這一路上不僅要防備那瓦剌的偷襲,還要應對各種突發狀況,千萬不能出岔子呀。”李長風拍著胸脯說道:“總鏢頭放心,我定當全力以赴,就算拼了這條性命,也會把這批物資安全送到軍營的。”
李長風帶著一眾鏢師,押著鏢車,踏上了前往邊境軍營的路途。一路上,他們小心翼翼,時刻警惕著周圍的動靜。行至一處山谷時,李長風心中突然湧起一股不祥的預感,他讓鏢隊停下,仔細觀察著四周的情況。
果不其然,沒過多久,就聽到一陣馬蹄聲傳來,只見一群瓦剌騎兵從山谷兩側衝了出來,將他們團團圍住。為首的瓦剌頭目用不太流利的漢話喊道:“大明的人,把你們的物資留下,饒你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