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1389章 年 更定《大明律》條款 (第1/4頁)

加入書籤

洪武二十二年,也就是公元1389年,朕穩坐這大明的龍椅之上,俯瞰著這萬里江山,心中既有對這太平盛世的期許,又有著諸多的憂慮。這天下雖已初定,可朕深知,欲保江山永固,須得有完善且嚴苛的律法來約束臣民,故而朕決意更定《大明律》條款,讓這律法能更好地適應如今這大明的國情,護我大明根基安穩如山。

《明史·刑法志一》記載:“二十二年,更定《大明律》,名例一卷,吏律二卷,戶律七卷,禮律二卷,兵律五卷,刑律十一卷,工律二卷,為三十卷。”朕每每看著這記載,便覺責任重大,這律法的一字一句,皆關乎著天下萬民的行為準則,關乎著朝廷吏治的清明與否,關乎著這大明能否長治久安,絕容不得半點馬虎,而這也為圍繞“1389年 更定《大明律》條款我是朱元璋”的故事搭建起了基於史實的框架,讓那段滿是嚴謹、權衡與朝野百態的歷史歲月有了清晰可尋的脈絡。

朕自幼出身貧寒,歷經了這世間的諸多苦難,見過那貪官汙吏魚肉百姓,也見過那惡人橫行無忌,無人能治,所以朕自登基以來,便一直對律法之事格外上心,想著要制定出一部能讓天下太平、百姓安居樂業的律法。

初時,這《大明律》便已頒行,可隨著這大明的發展,朕發現其中有些條款已不太契合當下的情況了,便召集朝中大臣,商議著要進行更定之事。

那日,朕在朝堂之上,對著下方的大臣們說道:“諸位愛卿,如今這大明的天下,與往昔已有所不同,這《大明律》中的部分條款,或有疏漏,或不合時宜,朕欲更定之,以使其能更好地維護我大明的綱紀,爾等可有什麼想法,儘可說來。”

刑部尚書出列,躬身說道:“陛下聖明,臣以為,如今這民間商貿日益興盛,那戶律之中關於商業交易、賦稅徵收等條款,確需細細斟酌,加以完善,方能更好地規範這商業往來,確保朝廷賦稅無虞,又不使百姓受那奸商所害呀。”

朕微微點頭,說道:“愛卿所言極是,這商業之事,關乎國計民生,不可輕視,那便著人去詳查如今這商貿中的種種情況,也好在律法中做出合適的規定。”

吏部尚書也上前說道:“陛下,吏律方面,臣覺得對於官員的考核、獎懲條款,亦當調整。如今有那等官員,雖無大過,卻也碌碌無為,於地方治理毫無建樹,可按舊律,卻難以對其進行懲處,長此以往,恐吏治難清吶。”

朕皺了皺眉頭,心中對此也是深有感觸,說道:“哼,那些個尸位素餐的官員,朕也早有耳聞,這吏律定要改得更嚴些,讓他們知曉,為官者,需得盡心盡力為朝廷、為百姓辦事,否則,朕絕不輕饒。”

大臣們紛紛各抒己見,朝堂上一時熱鬧非凡,都在為這《大明律》的更定出謀劃策。

而在民間,百姓們聽聞朝廷要更定《大明律》,也是議論紛紛。

在應天府的街頭,一位老者捋著鬍鬚說道:“聽說朝廷要改律法了,也不知這改了之後,對咱老百姓是好是壞呀,只盼著能讓這日子過得更安穩些就好咯。”

一個年輕後生卻滿不在乎地說道:“管他呢,咱只要本本分分的,不做那違法亂紀的事兒,律法咋改也和咱關係不大呀。”

眾人正說著,旁邊一個做小買賣的商人卻憂心忡忡地說道:“唉,我這心裡可沒底呀,我這做買賣的,就怕這律法一改,賦稅啥的變多了,那我這生意可就難做咯。”

且說朕在宮中,也時常與身邊的謀士們商討這律法更定的細節。

朕對謀士劉先生說道:“劉卿,朕想著這刑律之中,對於那等重罪,處罰力度不可輕了,唯有重典,方能震懾那些不法之徒,讓他們不敢輕易犯事,你覺得如何?”

劉先生微微皺眉,思索片刻後說道:“陛下,重典雖能威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