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4章 年 英宗駕崩與憲宗繼位交替 (第1/4頁)
天順八年,大明的山河籠罩在一片凝重的氛圍之中。英宗皇帝的龍體自入了這年便愈發不佳,朝堂之上,大臣們憂心忡忡,每有朝會,目光總是不自覺地看向那龍椅之上的聖上,暗自揣測著這天下即將迎來的變數。而市井之間,百姓們雖依舊過著柴米油鹽的日子,可那街頭巷尾的閒談裡,也時不時冒出幾句對皇帝病情的擔憂,以及對這江山後續走向的揣度。畢竟,一朝天子的更迭,關乎著萬千子民的命運,整個大明似處在風雲變幻的前夕,人人都在等待著那即將到來的時刻。
據《明史·英宗後紀》記載:“天順八年正月,英宗崩,遺詔罷宮妃殉葬。皇太子見深即位,大赦天下,以明年為成化元年。”短短數語,卻如重錘一般敲定了這歷史的轉折。英宗駕崩,那是一個時代的落幕,而皇太子朱見深繼位,又開啟了新的篇章,遺詔中罷宮妃殉葬之舉,更是彰顯出這交替之時的別樣意味,或有著對生命的憐惜,對舊制的變革。由此,圍繞著英宗駕崩與憲宗繼位交替,一場關乎朝堂、關乎人心、關乎整個大明未來走向的故事,也就此徐徐展開。
在京城的衚衕深處,住著一位名叫林若軒的年輕畫師,年方二十有三,生得眉清目秀,氣質儒雅,一襲青衫,透著股書卷氣。他自幼痴迷作畫,師從京城一位頗有名望的老畫師,習得一手精湛的丹青技藝,平日裡最愛的便是揹著畫具,穿梭於京城的大街小巷,用畫筆描繪這世間的百態。林若軒性格溫和,心思細膩,對那朝堂上的權勢爭鬥本是無心過問,覺得那是王公大臣們的事兒,自己只需守著這一方小小的畫紙,繪出心中的天地便好。可命運的絲線,卻在這英宗駕崩與憲宗繼位交替的風雲中,將他悄然捲入,讓他的生活自此與那高高在上的朝堂有了千絲萬縷的聯絡。
這日,林若軒如往常一般出門去尋作畫的靈感,剛走到街口,便瞧見一群人圍聚在一起,正低聲議論著什麼。他心生好奇,湊近一聽,原來是在說著英宗皇帝的病情。一位老者唉聲嘆氣地說道:“聖上龍體欠安,也不知這江山往後會如何呀,咱這平頭百姓,就盼著能繼續安穩過日子咯。”旁邊一人附和道:“是啊,這一朝天子一朝臣,新君即位,怕是要有不少變化咯。”林若軒聽著,心中也湧起一絲憂慮,雖說自己平日裡不涉朝堂之事,可若真有大變,這京城的安穩怕也難保證,自己又怎能安心作畫呢。
回到家中,林若軒與父親說起此事,父親皺著眉頭說道:“若軒啊,如今這局勢,咱們雖只是普通人家,可也得留個心眼兒。聽聞宮中這幾日氣氛緊張得很,各方都在準備著,就等聖上那邊的訊息了。”林若軒點頭稱是,心中卻想著,自己也只能靜觀其變了。
沒過幾日,那令人揪心的訊息還是傳來了,英宗皇帝駕崩的訊息傳遍了京城的大街小巷。一時間,整個京城彷彿都被一層哀傷的薄紗籠罩,宮門前,不少大臣、侍從們皆身著素服,神色肅穆,忙著操辦喪事。林若軒看著那宮牆內外的忙碌與哀傷,心中也不禁悲慼起來,想著這皇帝雖高高在上,可終究也是這大明的主心骨,如今駕鶴西去,不知這天下又會走向何方。
而在宮中,此時更是一片緊張忙碌又暗流湧動的景象。大臣們忙著商議新君繼位的諸多事宜,禮部的官員們依照禮制準備著登基大典的各項流程,絲毫不敢有差錯。可這其中,也不乏一些心懷鬼胎之人,想著趁這交替之際,謀取些私利,或是攀附新君,鞏固自己的權勢。
林若軒有個好友,在宮中當差,是個小太監,名叫小福子。這日,小福子偷偷溜出宮來,找到了林若軒,一臉神秘地說:“若軒兄,你可不知道,這宮裡現在可亂著呢,好些個大臣都在走動,想在新君面前露個臉,還有些人在背後算計著,看能不能把對頭給扳下去,可真是熱鬧得很吶。”林若軒皺了皺眉頭,說道:“小福子,這等時候,你可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