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320章 大周使團之變 (第1/2頁)

加入書籤

大周開元十八年,天子有感,召集欽天監大臣,改年號為徵和。

是為徵和元年。

徵和元年四月初,大周使團出使北燕,為兩國建交拉開序幕。

使團規模之大,令人歎為觀止。

用來裝結交之禮的車馬,一眼望不到頭。

使團長官更是由禮部尚書盧白頡親自擔任。

另有鴻臚寺卿、少卿等一眾陪同。

使團到了雲州,更有云州邊軍護送。

規格之高,前所未有。

足見大周結交之誠意,和國力之強盛。

當然,這對於大周來說是誠意,但對於北燕來說就是示威了。

北燕朝臣表面上雖然不說,但心裡都知道,大周這是在向北燕宣示國威。

目的很簡單,不過是讓北燕在大周面前弱一頭。

好俯首稱臣。

畢竟這個天下就只有他們兩個足以稱為皇朝的勢力,彼此之間就算不分生死,也必須有高下之別。

至於一些邊陲之地的蕞爾小國,比如東海之上那些島嶼部落。

涼州以南那些蠻夷族群,甚至都不能稱之為國。

自然不會被他們放在眼裡。

大周和北燕也不會閒著沒事去打他們。

那就只有這兩國之間的過家家了。

使團之行,很順利。

兩國遞交國書,約定再簽下十年和平之約。

這一趟出使北燕就算是圓滿結束。

大周使團在北燕軍隊的護送下,一路南下。

很快便到了北燕邊境。

就在使團和 北燕護送軍都鬆了口氣的時候,茫茫草原之中卻不知從何衝出來一群兵馬,來勢洶洶,見人就殺。

這群人人數不算多,但一個個實力極強。

作戰能力同樣是極為罕有,一看就是身經百戰的強軍。

整個使團以及護送軍幾乎是一觸即潰。

根本沒有半點抵抗能力。

轉眼間便已全軍覆沒。

前來迎接的使團的雲州邊軍發現了使團人員的屍體,嚇得面無血色。

就在他們搬運屍體的時候發現,原來使團中竟還有一人活了下來。

此人正是隨使團出使的官員,鴻臚寺少卿,王碩之。

除他之外,再無一人倖存。

包括禮部尚書盧白頡,鴻臚寺卿等一眾高官。

另一邊,北燕也發現了這裡的情況,邊軍將領率軍前來,看到這一幕時,腳下都忍不住一個趔趄。

誰都知道,這件事意味著什麼。

雲州邊軍將士以為使團被滅是出自北燕之手,見北燕邊軍前來,為首的一位校尉雙目通紅,橫刀立馬,狂吼道:

“結陣,拒敵...”

趕來的邊軍人數僅有上百,但聽到號令,依然還是義無反顧的在使團屍體北方擺下戰陣,直面那衝擊而來的北燕軍馬。

結陣完成,校尉回頭吼道:

“其餘人,收殮屍身,帶他們回家...”

此時,所有將士幾乎都帶著必死的決心。

因為如果使團被滅是北燕所為,那衝擊而來的北燕軍馬勢必會傾盡全力滅口。

不會讓他們把訊息送回大周。

他們只是來接使團的,並沒有想過會面對這般突發狀況,所以人數和裝備都不太充裕。

反觀那趕來的雲州軍馬,浩浩蕩蕩,勢不可擋。

此地又是遼闊草原,一旦衝擊起來,他們只能用命去擋。

遠處,北燕邊軍的將領看著已經結陣的大周邊軍,心頭不由得有些無奈。

這個時候,不管那使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