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六 祿星送子下凡塵 (二) (第1/3頁)

加入書籤

快看!鳥群呼哨的聲音,將昏昏欲睡的老泉叫醒。“很久沒有見到那麼大一群鳥/呼啦啦飛過天空/那集體的飛翔很美/很自由/美得不象是在集體奔命/地上的人群仰著頭/目光隨著鳥群輕輕移動/他們忘記了呼吸......“(鄭茂明《天空飛過鳥群》)蘇洵舒展身軀起立站在車上遙望天空遠山。眉山夏秋間,山青澗碧,而菊花正黃,楓葉剛紅,紅樹滿目,如火相與間錯。這塊土地上,佈滿宮觀古蹟,充斥人物溪橋,“一灣雲水一灣秀”,僅腳下這青城羅山,道家宮觀分列有:長生觀、洞天觀、羅仙觀、儲福觀、天峰閣、洪都觀、木竹觀、翠圍院、玉真道觀、杜光庭故居、白雲庵……。古蹟有:紅崖洞、麻姑巖、太一洞、費元規讀書檯、浴丹池、薛仙洞、昇天柏、唐玄宗與玉真公主銅像……。諸仙人在此修道成仙、羽化歸葬:寧封在此製陶,紅崖在此修煉,範賢在此傳教,李白在此巢居,養奇禽數以千計,終成“文可以變風俗,學可以究天人。”玉真公主建天倉閣“望青城三十六峰如列屏焉。”羅公遠、薛昌在此羽化登仙,杜光庭在此“杜撰”……。“風雲再起時江湖已改,山河依舊處夢裡情懷!”蘇洵不免心痛,淡淡憂傷起自己來:“那時年少,渾然不覺時間的殺氣,總是凝視遠方,將時間甩在後面。目空一切時,身輕的像鳥;再賞紅塵美時,方覺時光虛度。飛翔似乎只是一瞬間,落地時才知那是十年。總是在後來才明瞭,枉讀了“總將薪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彭涯《西湖無語》)

老泉為千年的才情嗆著,在陳年的故事積膩的情感中犯懵。眼界裡徒然鸚鵡群飛,動千數百,高下爭掠人頭面去,其聲咬咬可人。兩隻鸚鵡更是盤旋而下,在蘇洵的頭間繞了幾圈落在牛車前的把手上。老泉攤開手掌,兩隻鸚鵡一左一右,一手一隻,鳥喙啄手心。老泉雙手推向空中,鸚鵡振翅而去。

“蘇兄,吉兆阿,吉兆!”勾臺符,自杜光庭後接掌丈人觀,字號岷山逸老。他左手扶著張愈肩,右搭蘇洵肩,在太一洞的山崗上,東望川西,沃野千里,俯瞰岷水之流,滾滾東去。仰揖甲峰之秀,六六橫列。揹負天國諸峰,斷霞截雲,突兀崢嶸。令人慾去而不忍去,利網名韁,超然脫去。一陣心血來潮,正趕上鳥兒在合適的時候落在車上,擦肩而過,他豈能輕易放過此情此景,他要抒發胸臆:“右執範賢袂,左拍薛昌肩。舉頭傲白日,長嘯揭青天。囂囂者,安知華夏之內有此逸樂乎!不知岷山之逸老於我,抑我之逸老於岷山乎?“

臺符這口氣夠大。右執範賢袂,範長生,號蜀才。五胡十六國時,蜀地大成國丞相,尊曰範賢。江湖人稱“五斗米教教主”,《十六國春秋.蜀錄》雲:“長生善天文,有數術,民奉之若神。“,五斗米教傳為魏晉時張魯所創,《三國志.張魯傳》稱張魯:“客蜀,學道鵠鳴山中,造作道書以惑百姓,從受者出五斗米,故世號米賊。“範賢七歲時,眉洲刺史辦春社,遠近聞風而至。有一白衣人,身高過丈,如鶴立於人群之上。門衛奇而怪之。忽見一小兒呵斥那人道:“汝何故離開住地,來此嚇人,還不速去?”那人提著衣服跑了。門衛押著小兒來見刺史,刺史問:“汝是何人?”答曰:“姓範,名長生。”何故逐人而去?“適才那是人形,是守江龍上岸看取熱鬧,某逗它一逗。”刺史不信:“吾能見原形否?““不難,請挨後日。“小兒說完就跑回家了。到了第三天,小兒如約,刺史和郡人引頸以待。見他在水岸上挖一小坑,深不過尺,去水邊不過一丈,引水入坑。過一會兒,有魚白色,長五六寸,隨水流入,越騰躍越大。一絲青煙從坑裡升起,頃刻間,但見黑煙滿天,人在咫尺不能相見。只聽長生吩咐道:“大家可往津亭上。“眾人未到津亭,只聽雷雨大作,霎時平定,碧空下,見江心中一條白龍,頭與雲相接,足有一頓飯的功夫方才消失。範賢精於《易》,著有《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