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突襲 (第1/3頁)
以往提及草原與漢人的戰爭,多數會開春後,兩軍對峙,夏、秋決勝。冬季,草原上的部落多會退走,漢人講求春耕、秋收、冬藏。入冬後,元旦,一年中最為重要的節日。通常在大雪來臨前,不管是草原還是漢人都不會在這個時候選擇大規模用兵。
張掖,河西四郡之一,古人說“不望祁連山頂雪,錯將張掖認江南”。有位大儒曾說:張掖是天上仙人隨手塗畫的無心之作。
如今徐瑛的大兒子徐仁,正駐守此地。
說起徐仁,徐瑛長子,跟隨徐瑛日子長。潛移默化,從穿著到脾氣乃至說話的語氣都有幾分少年徐瑛的模樣。為人耿直豪爽,深得士卒喜愛。尤其是在其生母病逝後,更是住在軍營很少在王府居住。與士兵同吃同住,一起操練,酷愛騎馬,練的一手好騎術。一直跟隨徐瑛副將陸錚左右。
徐瑛治下,沒有世襲一說,軍功靠自己掙。讓徐仁離開自己,去張掖駐防。一是徐仁雖無赫赫戰功只是一名都尉,手下有一支千人左右的騎兵。可從小軍營長大,周圍人人都將之視為下一任涼王。二是,對於軍人,沙場才是最容易取得軍功的地方,在徐瑛身邊根本沒掙軍功的機會。
張掖有著天下最大的軍馬場,涼州根本在騎兵,馬場則是騎兵的根本。草原各個部落雖以遊牧為生,馬匹粗壯但個頭不大,矮小,貴在耐力好,膘肥。而張掖的馬匹,高大俊朗,體形健碩,力量速度兼具,作為戰馬最為合適。
涼州軍馬在張掖統歸一位名叫古成的老將。帶兵成熟穩重,善於守城、壘土修築。同時位置上,張掖居中,居延城與武威城分居兩側,只要守住,涼州就不會滅。所以,徐瑛不在意朝廷能給多少人馬錢糧,有最好,沒有也無妨。有張掖就有糧、有馬、有錢。
如今,已近年關。已經下過幾場小雪,立冬後,小雪放晴在西北的冬季算是不錯的天氣。古成、徐仁站在城樓上,遠眺草原。
徐仁:“將軍,今日又退了十里。就這麼看著這幫人全身而退?要不讓我帶人出城,至少抓幾個俘虜回來。”
古成搖頭:“恐有詐,不可。他們要走就走。大將軍說過我們只守不攻。”
兩日後,徐仁再次進言:“將軍,我只帶自己部下,速戰速決。如發現異常,抽身便是。不能讓這些草原人想來就來想走就走呀!”
古成仍是猶豫不決,徐仁:“將軍,機不可失,我只帶五百追擊,另五百人從旁策應。如此安排應是妥當了。”
不久,城門開。徐仁在前,身後是五百輕騎,俱是黑甲黑馬。另五百隔十里分居兩側。
軍隊撤離,通常會前軍改後軍,保護行軍速度慢的糧草、輜重隊伍。草原人顯然見前幾日沒有追兵,放鬆警惕。抽調了部分前軍以提升整體撤離速度。
徐仁見對方隊形鬆散,速度慢。一馬當先,身先士卒衝入人群,長戟所到之處血肉橫飛。涼州騎兵著實了得,哪怕是五百人,五人呈錐子型,交錯前進,但求一擊致命。偶有漏網之魚,身後自會有同伴補上一擊。保證人與馬最小的消耗,減少折返次數。
草原騎兵身體矮小,馬匹矮粗,但異常靈活。數量不多的騎兵見勢不妙直接逃了,留下馬車與步兵。徐仁這次的突擊堪稱完美。不多時便已結束戰鬥。
“徐都尉,咱們何不繼續乘勝追擊,我看這草原騎兵也不咋的!”
徐仁沒答,喝了口水。“可有留下活口?”
“回都尉,幾乎沒有一合之敵!估摸難找。”
徐仁走到繳獲的馬車旁,車裡有木材、各種器具。翻看了幾輛,均是如此。
問:“可曾發現有糧草、兵器的馬車?”
四下檢視後,眾人搖頭。
徐仁大喝一聲:“立刻撤離,回城”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