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真相大白? (第2/3頁)
大夫乃為忠臣,剛正不阿,有他執掌御史臺,可保吏治清明。陛下視貪腐如仇,有何理由為了蕭無晟屠滅整個臺府?陛下有這麼昏庸嗎?”
龐奇愕然,語塞起來。
徐安的話不無道理,站在私人的角度,皇帝確實有為蕭無晟掩飾的動機。
但方式未免過於偏激,為了保下一人,而殺了上千人,這在行為邏輯上說不通。
只要蕭無忌不是昏庸無度,就做不出這樣的事來。
而且,站在君王的角度來說,最重要的是社稷穩固。他沒有足夠的理由為了一個弟弟,而自斷朝廷棟樑。
孫鶴為官清廉,可保吏治清明。
若他活著,對朝廷更加有用,為何要殺了他?
保下一個蕭無晟而已,何須讓整個臺府陪葬?
最說不通的一點是,如果是皇帝作案,那麼他就不可能對兩司下令,限期七日破案!
龐奇遲疑了片刻,似乎在強行尋找解釋,道:“可能...或許...”
但沒等他組織好語言,楊宣就打斷道:“龐大人不必強行解釋!在末將看來,陛下根本不可能是主謀!正如徐大人所說,他要保蕭無晟,有太多中和的方法,無需殺人!”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龐奇道:“那楊校尉的意思是...先太子才是本案的主謀了?可他是個已死之人,如何策反曹知府?”
楊宣正色道:“龐大人就這麼確定先太子已死?如果他是假死呢?”
“假死?這...好!就算太子是假死,那他殺人的動機是什麼?要知道,孫大夫是他的老師。太子有何理由欺師滅祖,行此大逆不道之事?”
“因為...吳應雄!表面上,太子屠殺整個御史臺是為了替蕭無晟掩飾罪行,但你別忘了。在掩飾的同時,他還構陷了吳應雄!吳應雄身為右相,掌握京都六縣兵權,位極人臣。卻與太子關係不睦,二人政見南轅北轍,勢如水火,此乃朝野皆知之事。”
楊宣凝重接道:“太子為了除去吳應雄這個政敵,故而製造了御史案!孫大夫是朝廷重臣,國家棟梁,以他之死構陷吳應雄,那麼陛下再怎麼寵信這位權臣,都不得不殺了吳應雄!太子殿下這是...為了除去一名重臣,而殘殺另一名重臣。可以說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
“畢竟,孫大夫是他的人...再者,正如你所說,孫大夫是他的老師,他不願揹著弒師的嫌隙。故而先假死騙過所有人,製造沒有作案的條件!實則,主謀就是太子!若有意外,他很快就會死而復生!”
龐奇聽後,震驚之至。
深思之下,還真的無法排除這樣的可能性!
首先,太子蕭爾康符合幕後主謀的三大身份特徵,也有策反曹懷興的便利。
構陷吳應雄之後,他在朝中便再無政敵,可肆意施展抱負,真正做到“領監國政”而再無阻滯!
同時他也知道,吳應雄素來受皇帝寵信,尋常的手法無法扳倒對方。
除了用極為偏激、殘忍的手段,正如屠滅御史臺,再嫁禍於吳應雄!
覆滅臺府,乃是企圖顛覆朝綱的大罪。
如此一來,一旦坐實,吳應雄就是有九條命,皇帝也容不得他活!
但在完成這一計劃的同時,蕭爾康必須先製造不在場證據,並撇清自己的嫌疑。
那麼,還有什麼方法比假死更可靠嗎?
御史案發時,他已經死了,誰還能想到是他製造了這一切?
換言之,蕭爾康有足夠的殺人動機,也有足夠的殺人條件,乃御史案不出其二的主使者!
龐奇驚道:“這...怎麼可能?太子賢明,豈是如此心機歹毒,不惜殺人栽贓之輩?還有,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