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461章 臘肉 (第1/1頁)

加入書籤

許大春在旁邊也插不上話,人家聊的都是女人的話題,自己就不湊熱鬧了,正好早晨送了點兒臘肉出去,家裡的臘肉不多了,順手做點兒。

其實嚴格來講,他這也不能算臘肉,只能算煙燻肉。

有些人覺得北方人可能不怎麼喜歡吃臘肉,也很少有人做臘肉,確實是這樣,但並不絕對。

臘肉確實算是南方特產,北方很少有人家做臘肉,

在四川、湖南、雲南和廣東一帶,每到臘月都要醃臘肉,祖祖輩輩一直這麼延續,正所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鮮肉加工成臘肉,可以長期保持香味,還有久放不壞的特點,燻好的臘肉,表裡一致,搭配辣椒、豆角、芹菜,下鍋炒一炒,透明發亮,色澤鮮豔,味道醇香,肥不膩口,瘦不塞牙,不僅風味獨特,而且具有開胃、祛寒的功效。

這麼看來,好像醃臘肉是南方人的“專利”,為什麼北方人不臘肉呢?

其實臘肉在中國南北均有出產,要論專業正宗,還是南方的味道好,著名的品種有廣式臘肉、湖南臘肉、四川臘肉、金華火腿等等,同一塊肉,因產地不同,加工方法不同,味道也不同,北方人為什麼不醃臘肉,因為70年代的北方,正值物資匱乏,吃豬肉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別說醃臘肉了,祖宗根本沒有延續下習慣,說白了就是“窮”,直到90年代才有所好轉。

然而南方就不一樣了,首先是地理環境,大山一座接著一座,趕集市很不方便,每到過年殺豬,是很難賣出去的,去鎮上可能就要翻好幾座大山,明明離著不遠的村子,口音卻大不相同,溝通很不便,豬肉一時半會也吃不完。

聰明的人就想到了醃製臘肉,經過多次嘗試,終於摸索出一套醃製流程,隨著時間的推移,雖然交通方便了,但是醃製臘肉的習俗,卻保留了下來,每到臘月,必醃臘肉招待親朋。

北方地處平原,交通比較發達,許多生活在農村的老年人,可能一輩子也沒見過大山,少則三五里,多則十幾裡,就分佈著一個村子,大家溝通十分方便,商戶殺了一頭豬,吃不了,分分鐘走到大集上就賣了。

那時的人囊中羞澀,都是現吃現買,根本不會大量購買,還有那在北方佔據極為重要地位的水餃,都離不開鮮豬肉調餡,有必要做什麼醃肉嗎?天天吃新鮮的豬肉不香嗎?

以山東為例,山東魯菜,號稱八大菜系之首,指定為國宴招待,有著豐富厚重的美食文化,從它的菜譜可以得出結論,山東人不吃陳舊食材,都是鮮活食材,根本沒有臭魚、臭豆腐、臭蛋之類。

現在的山東,有著全國最大的蔬菜基地,有沿海的漁業資源,一年四季,物產供應充足,根本不需儲備食材,臘肉、臘魚很少,鮮貨都隨時有。

北方大部分城市沒有養成醃臘肉的習慣,只是偶爾有幾家,要麼在南方生活過,要麼有姑娘嫁到了這裡,風俗才得以保留,說句實在話,離開了南方的溫度、溼度,還有燻臘肉的草植,自然風乾的臘肉真的不好吃,少了三分味道。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