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232章 克儉於家:為什麼說季孫行父是魯國崇儉拒奢的典範 (第2/2頁)

加入書籤

在暗中嘲笑這個所謂的有備無患,但你說巧不巧,當季孫行父到了晉國後,卻正巧遇上了晉國國君晉襄公病逝這等子事。

所以,季孫行父小心謹慎、思緒縝密的風格,使魯國居然成了列國諸侯中第一個向晉國弔唁的諸侯!這在當時來講,是季孫行父為魯國作出的一項巨大貢獻,因為作為春秋江湖列國諸侯聯盟盟主,晉國從中看到了魯國對晉國的態度,對魯國當然高看一眼。

我們總說,做事要三思而後行,貌似季孫行父是牢牢把握了這一點。但是,在政壇上,過度小心謹慎,有時也不見得是好事。後來的魯國聖人孔子就認為季孫行父行事過度小心,史料記錄的原文是這樣的評語:“再,斯可矣!”

三思而後行,貌似這是一個褒義語,但孔子先生對季孫行父的評語,滿滿透露出“過了”的意思。三思的意思,並非是真的要想三層意思,而是要多考慮,不能愣頭青一樣,只一思就去辦事了。

只一思就行事,那其實就叫想當然地去行事,這當然很容易犯錯,至少會有隱患,或者會令人不放心。孔子的意思就是,要再思就可以了,即是得把問題想要好好想一想,但不能想過度。

這簡直有些在咱的腦門裡搗漿糊了,什麼叫過度?難道行事之前,把問題想得透一點,不好嗎?

在政壇上,也許還真的不好,至少放在季孫行父身上,放在這個時候的魯國春秋舞臺上,確實對季孫行父產生了很大的負面影響。

這個負面影響,當然指的就是這一次公子遂作為執政上卿,一手策劃的連殺公子惡、公子視,最終成功擁立魯宣公上位的重特大事件中,給季孫行父帶來的影響。

喜歡春秋魯國風雲請大家收藏:()春秋魯國風雲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