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617章 絕糧之困(4) (第1/2頁)

加入書籤

見眾弟子都點著頭,孔子有些高興,他把顏回叫上前來,對眾弟子繼續道:“《詩經》有云:‘匪兕匪虎,率彼曠野。’子淵,現在你就給大家講講吧。”

“匪兕匪虎,率彼曠野”取自《詩經·小雅·何草不黃》,意思就是我們既不是犀牛,也不是老虎,如今卻如這些野獸般在曠野上徘徊,這又是為何呢?

我們還是將《詩經·小雅·何草不黃》全文摘錄一下吧:

何草不黃?何日不行?何人不將?經營四方。

何草不玄?何人不矜?哀我征夫,獨為匪民。

匪兕匪虎,率彼曠野。哀我征夫,朝夕不暇。

有芃者狐,率彼幽草。有棧之車,行彼周道。

征夫,即徵召入伍行役在外的奴隸,這是一首描繪征夫們對軍旅之苦且遭受非人待遇的內心抗爭和哀怨。

在這裡,孔子將自己比作古時參與征戰的征夫,意思是非常明顯的。是的,俺孔丘的學說既然是高深的,政治主張既然是正確的,那為何卻不容於世,如今卻受困於此地?

孔子相信自己最得意的弟子顏回會給大家一個滿意的答覆,所以,他引用了《詩經·小雅·何草不黃》的“匪兕匪虎,率彼曠野”,特意點名由顏回來講解。

無論到了哪裡,只要有機會,孔子就與弟子們研習詩書禮樂。

關於讀書,孔子曾曰過:“不學詩,無以言。”

這個詩,就是《詩經》。

如今信佛的老太太那樣,每天念著佛語,這叫唸經。

讀書,就要讀《詩經》。

無論遇到了何等的艱難困苦,孔子都在讀書,而且在讀書中不斷思考。

正如孔子所言: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

孔子曾曰過: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怠。

無論遇到何等的艱難困苦,孔子都堅持著自己的道。而且,作為老師,孔子永遠不忘傳道授業解惑。

困境逆境中,也許某些方面的研討,反而是最具有現實意義的。

孔子曾曰過:“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教導學生,不到他想弄明白而不得的時候,不要去開導他;不到他想出來卻說不出來的時候,不要去啟發他。教給學生一個方面的東西,但他卻不能由此而推知其他三個方面的東西,那就不再教他了。

尤其是這個時候,當眾弟子被賊人圍困且糧盡,不少人已然對前途、對孔子所堅持的儒家學說失去了信心時,那正是“不憤不啟”時。

這個時候,必須要開導自己的弟子們。而且,不但要自己親自開導,還要講一講方法。

如今的學生課堂上,當老師在黑板上出了一道難題,然後自己將答案告訴學生,雖然是一種教學辦法,但效果定然不及老師將自己的思路給講清楚了,最後由其中一名學生站出來說出最終的答案來得更讓學生們印象深刻。

孔子的學說那麼高明,那麼正確,但為何不得志?非但不得志,而且還要求弟子們不要放棄。

憑什麼?

這是孔子引導弟子們走到了這一步,接下來這一步,最好是由一名弟子出來將正確的答案給亮出來。

這名弟子,當然是顏回了。

顏回對孔子是忠心不二的,對儒家學說更是深信不疑的。眾弟子中,顏回更不是一個死讀書的,他對學問的研究以及在實踐中的觸類旁通靈活運用,是眾弟子中的嬌嬌者。

關於顏回對於知識的運用,後世傳說了這樣一個故事。

有一天,顏回在街上發現前面一家賣布的鋪子前擠滿了人,他湊上前去一看,原來是買布的跟賣布吵了起來。

布賣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