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685章 子路一諾敵國 (第1/3頁)

加入書籤

公元前481年,孔子71歲。

孔子已經作出停止修編《春秋》及六藝了,孔門弟子雖仍舊有許多人慕名前來拜師,但孔子門下如今高手雲集,卜商、端木賜等都可以代師講學。

孔子,按理可以安享晚年,度過他人生最後一段時光。

但孔子總是憂心沖沖,這些日子,他總想起那頭死去的麒麟。自己被世人譽為聖人,在魯國更是被國君尊為國老,麒麟難道是為自己而來?

大周王朝自武王分封以來,從未有麒麟這樣的瑞獸出現在中原,禮崩樂壞的中原,已經不可能再有麒麟光顧,麒麟早就屬於中原之外的瑞獸了。

但是,麒麟居然光顧了魯國,並非是魯國出了明君,並非魯國推行了仁政,麒麟現身,唯一的解釋應該就是魯國出了大聖賢!

孔子相信,承擔這個大聖賢責任的,應該就是自己。孔丘,孔仲尼!

多麼祥瑞的一件大喜事啊,這意味著自己的努力方向一直沒有錯,復興周禮,推行儒學,強化君權,實施仁政!

但是,麒麟居然死了,一出現就死了,這意味著什麼?

吾道終矣!

孔子喃喃自語著,他相信麒麟現世,就是給自己一個警醒:你的理想是好的,也為之而付出了畢生的努力。但是現實是很殘酷的,你的志向太過於高大上,完全被這個世界所拋棄了。

吾道終矣!

既然如此,那我又何必執著?

不再修編六藝了,也不再過問朝政了,什麼國老不國老的,就請你們那些當官的,別來打擾我老孔了。

俺老孔,真心累了。這個春秋江湖,反正已經很亂了,但只要不亂得過分,或者說禮不要崩得過分,樂不要壞得過分,那俺老孔也就不要去關心了。

春秋江湖的亂象,無處不在,孔子也確實不想關心,如這個小邾國的事。

公元前481年春,小邾國有一個叫公子射的大夫,看著這個危機四伏的春秋江湖,感覺自己家的小邾國絕對沒有長治久安的可能,決心找一根牢固的大腿抱抱。

這根牢靠的大腿,公子射認定是魯國。

於是,公子射向全世界高調宣佈:本公子從此加入魯國國籍,成為一名光榮的魯國人嘍。

魯國得訊後大喜,這真是天上掉大餡餅了,因為這位公子射作為小邾國公族大夫,自己有一塊相當肥沃的封邑:句繹。

句繹,今山東鄒城市東南。春秋走到了這個時候,老早將周禮規定的大夫無外交給拋到九宵雲外了。一國大夫不但可以私自結交外國朋友,甚至還經常發生大夫帶著自己的封邑投靠外國的情況。

這其實就是變相叛逃,甚至連變相這個詞都不用,直接就是叛國行為。

魯國確實很高興,而且執政上卿季孫肥甚至認為,這正是今年年初魯國境內出現了麒麟這樣的祥瑞後,魯國得到的第一樁實實惠惠的大好事。

根據當時慣例,公子射帶著句繹投靠魯國,魯國必須派人與公子射訂立一個盟約,向天帝神靈盟誓,如今後咱公子射就老老實實做魯國人,絕對不會出爾反爾,再帶著這塊封地回到小邾國,也不會再去其他外國。

魯國保證,絕對不會虧待他,給予魯國大夫地位,仍舊將句繹封給公子射等。

但公子射聽說魯國正安排與自己盟誓,立即派人亮明自己的態度:這個太麻煩了,你們只要派子路先生來一趟,跟我作個口頭約定就是,根本勿需盟誓。

這幾個意思?

子路,即孔子高徒仲由。公子射的意思很顯白:整個魯國,子路先生這樣的人是最講信用的,只要他肯出面跟我作個口頭約定,就省去了盟誓這種既浪費時間又浪費犧牲的程式。

想當年,齊國侵略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