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670章 孔子修編六藝(1) (第2/2頁)

加入書籤

這是儒家的基本教材,孔子在長期的教學與實踐中,積累了大量的經驗,他自信能夠完善之,同時可以編寫一部反映歷史的編年體史書,這便是《春秋》。

自從孔子有了修編經典的念頭後,他就堅持了下來,這些年,無論是曾經在魯國執政,還是周遊列國,他一邊宣揚周禮,一邊蒐集資料。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

把儒家學說傳承下去,那就需要修訂這些基本教材。

為了修訂六藝,孔子成立了一個核心團隊,這個核心團隊當然以自己為隊長,隊員主要有顏回、卜商、言偃、曾參、商瞿等善長文學的弟子們。

在與弟子們的頻繁交流中,孔子早就統一了思想:修訂“六藝”,是為了傳道,傳儒學之道。儒學之道的目的,是治國理政。

儒學之道,以“仁”為核心,以“禮”為形式,以“中庸”為辦法。這就是修訂六藝的基本為方法論的精神體現在文獻中。

孔子在修編中堅持兩個原則:一是不語怪力亂神,即不談論鬼神,而是要敬鬼神而遠之。因為儒家治學的目的是治國理政,而治國理政不能靠命數鬼神,要按“道”來。

這個“道”,指的是規律性的東西。

二是要“述而不作”,既要儘量保留原有文獻的內容與風格,集古先賢之大成,又要有自己的見地,批判錯誤言論,反對非中庸之道的言論。

在顏回、卜商、言偃、曾參、商瞿等弟子的全力輔佐下,孔子的六藝修編非賞順利,這期間,孔子更發現了弟子中特長生,如卜商對《詩》、商瞿對《易》的研究不亞於自己,這讓孔子欣喜不已。

要知道,這些年,孔子師徒收集起來的《詩》,總數達三千多首!

這些詩,有的只是音律不同但內容是重複的,有的並不成章亦不成篇,有的所配的樂曲音調不正確,甚至有的沒有樂曲等等。

最後,經孔子師徒論證並修訂的《詩》共三百零五首詩,每一首都譜上了樂曲!

幫助孔子修訂《詩》的兩位主要弟子,是卜商和言偃。

這兩位儒門大佬級別的牛人,我們真的不應該放過,必須好好介紹介紹。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