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338章 蘆衣順母:二十四孝之一的蘆衣順母,講的是哪位孝子? (第1/3頁)

加入書籤

前面我們對閔氏家族源於魯國公室予以了懷疑,那魯國的閔氏家族又是哪裡來的呢?會不會源於某個已經被滅的古老諸侯呢?

春秋時,宋國有一城邑,叫閔邑。閔邑源於夏王朝的一個古老諸侯國緡國,當時為有緡氏部落之國,姚姓,虞舜後裔。

緡國,大約在夏王朝的夏桀時,就因反叛而被滅國,從此淪為緡邑。“閔”通“緡”,故緡邑也稱閔邑。

閔邑,大約在今今山東金鄉縣,春秋時雖為宋國城邑,但地處重要戰略位置,是當時齊國、楚國中原爭霸的要地。史料出現過多次大國攻打緡邑的記錄,如齊桓公吞併過緡邑,楚軍包圍過緡邑等等。

受緡國被滅,或者緡邑經常遭遇戰火,緡邑人民離開故土四散而居就不足為奇了。相信有一部分緡國後裔就來到了魯國定居下來,形成一個緡氏家族。這個緡與閔相通,這極有可能是魯國的閔氏家族的淵源。

這些都需要出土更多的文物予以考證。但閔氏家族現在出了一個閔子馬的牛人,給我們留下了“福禍無門,惟人所召”的名句。不過,春秋魯國的閔氏家族,最牛氣沖天的,還是數閔子馬的長子閔損,閔子騫。

當然,此時的閔損尚未出生,敢情這位閔子馬先生也是晚婚晚育的,至少不大象是男子二十歲行了冠禮後馬上取妻生子的那類。

閔子馬勸說季彌,應該是在公元前550年之前,因為那時的臧孫紇還在魯國國內,幫著季孫宿為解決繼承人問題而出謀劃策。而公元前550年之後,臧孫紇就流亡去了齊國。

閔子馬的長子閔子騫,據史料記載,是公元前536年出生的,這距閔子馬勸說季彌至少過了十四五年!

如果那時閔子馬剛出道,二十歲,那閔子馬生閔損時,至少三十四五了吧。

古代的男子,晚婚到這個三十四五歲年齡,真的令人不可思議,甚至難以令人相信。要知道,那時,人活五十,已經算是長壽了。活到七十,自古以來都很希罕,是要被當成國寶的,國家得定期送肉送酒供養起來的。

在春秋,為了繁殖人口,許多諸侯國甚至規定,男子三十而未婚,那政府就強制婚配!

所以,史料記載的大周王朝開國之君周文王、周武王,以及姜子牙等人,都活得超過了一百歲,那實在是極其稀罕之物了。

至於說彭祖活了八百歲,那可能是彭國享國八百年之誤。

一扯,又扯遠了。我們繼續說魯國的閔氏牛人,閔子騫。

閔子騫,春秋末期魯國人,公元前536年出生,於公元前487年去世,閔氏,名損,字子騫,故又稱“閔子騫”。閔子騫是孔子高徒,在孔門中以德行和老成持重著稱,而尤其以孝行超群聞名於世,是中國古代“二十四孝”代表人物之一。被世人尊為閔子。

中國古代的二十四孝,具體講就是孝感動天、親嘗湯藥、齧指痛心、百里負米、蘆衣順母、鹿乳奉親、戲綵娛親、賣身葬父、刻木事親、行佣供母、懷橘遺親、埋兒奉母、扇枕溫衾、拾葚異器、湧泉躍鯉、聞雷泣墓、乳姑不怠、臥冰求鯉、恣蚊飽血、扼虎救父、哭竹生筍、嘗糞憂心、棄官尋母、滌親溺器等二十四則講述古人恪守孝道的故事,其中閔子騫先生為我們譜寫的這個故事,是二十四孝中排在第五的“蘆衣順母”。

蘆衣,即以蘆花為裡的棉衣,相對於以棉花為裡的棉衣。順母,指不違背母親的意願,甚至不顧一切維護母親。

這裡,我們將蘆衣順母這則故事搬來一用:

據說,閔子騫幼年喪母,父親閔子馬再續一妻,繼母自從生了兩個兒子後,因閔子騫非親生,故對三個孩子厚此薄比,常常虐待閔子騫,而對閔子騫的兩個弟弟卻寵愛得很。

但閔子騫卻從無怨言,所以父親閔子牙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