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章 賢良大夫:為什麼說叔孫豹是魯國曆史上最著名的外交家之一? (第2/3頁)
衛國就沒把國君放在眼裡,是衛國真正的掌權者,曾經趕走過兩任國君。
此時到了魯國,見魯國乃一介小屁孩,就大大咧咧與魯襄公並排登階,並肩而行。
啊?你孫林父把自己當成國君了?就算是你真的以為自己的衛侯,那也得走在魯侯後面!
一旁隨行的叔孫豹很不高興,他三步並作兩步走到孫林父身邊,恭敬施禮道:
“夫子,魯乃周公之國,衛乃其弟之國。數百年來,列國諸侯盟會,魯侯從未在衛侯之後。
如今,您乃衛國執政大夫,卻不願稍後於寡君。寡君不知哪裡犯了錯,請夫子明示。如果寡君無過,那還得請夫子您走得慢一點。”
柔中有剛且義正辭嚴,衛國執政上卿孫林父張口結舌,尷尬不已。
那還有什麼好說的?
即行即改!孫林父只好讓魯襄公先行,自己落後其兩步。
但孫林父也是爛糖雞屎當時熱,走了幾步,又忘了規矩了。
只見他神情高傲,不自覺地又走到了魯襄公並肩的位置。
叔孫豹不覺火起,他故意提高聲音在後面對季孫宿等人道:
“在豹看來,這個孫大夫,既不遵守應有的禮儀,犯了錯又不悔改,估計今後沒有好下場啊。”
這話聲音不輕,當然飄到了孫林父耳朵。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孫林父聽後猛然警覺,發現自己又違規了,不由羞慚滿臉,只好再次整改。
這一次,他再也不敢趾高氣揚了。
這才符合外交禮儀,這才是一國使臣應有的態度,也是魯國必須維護的國家形象。
外交無小事,這些別看是程式性禮儀性的東西,在外交場合,都是大事。
叔孫豹不但注意外國使者來魯國訪問時,敢於提醒警示人家別犯規,自己在出使他國時,更是注意自己的形象,甚至還透過自己的言行舉止提醒人家別犯禮儀上的規矩。
公元前569年夏,叔孫豹到晉國拜訪,晉悼公在宮殿裡設宴招待他。
席間開始演奏宮廷音樂。一時金聲玉振,鍾鎛合奏。
樂師們演奏了古樂《肆夏》三章。按照周禮,主人向客人獻樂歌,每一曲終了,樂師們要停一停,客人都要施禮致謝。
可是叔孫豹卻令人奇怪,《肆夏》奏完,他就像沒有聽見一樣,不僅不答謝,臉上也沒有任何表示。
咦?都在說這位魯國執政上卿知書達禮深諳周禮,怎麼今天表現如此反常?
晉悼公很納悶。
樂師們繼續演奏了《文王》三曲。
《文王》唱完了,叔孫豹依舊無反應。
這下晉國君臣們開始坐不住了,有的公卿大夫開始認為叔孫豹此人徒有虛名,根本不知禮守禮。
樂師們繼續演奏了《鹿鳴》三闋,這次令晉悼公不解的是,《鹿鳴》的每一闋剛終,叔孫豹都要起身拜謝,一連拜謝了三次。
晉悼公忍不住派人前去問叔孫豹:“聽聞夫子博學知禮,名滿天下。今夫子代表魯侯朝見寡君,寡君依禮獻上樂舞以示尊重。
但為何夫子對《肆夏》、《文王》這樣高規格的樂舞無動於衷,對規格相對低一些的《鹿鳴》卻連連拜謝?請教夫子,這是什麼禮儀?”
叔孫豹連連施禮,解釋道:“晉侯如此款待外臣,外臣感激不盡。只是,《肆夏》乃天子盛宴招待諸侯時所用,外臣不敢享受。
《文王》乃諸侯相見時所用,外臣也不敢享受。豹無非是一國使臣,哪裡有資格享受超過規格的樂舞?
後面的《鹿鳴》三闋,其中第一闋《鹿鳴》乃主人詠贊賓客的樂歌,表示貴國國君對敝國國君的友好情誼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