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289章 三思而行:為什麼說季孫行父是魯國曆史上一代賢臣? (第2/2頁)

加入書籤

,因為孔子在評價季孫行父時就曾說過,“再,斯可矣”。

用字面上的理解,孔子認為,做一件事,一思是不夠的,應該再思。但再思就可以了,不能過。

到後來,這便形成了三思而行的成語。當然,筆者認為,孔老夫子並不是在批評季孫行父,反倒是帶有些讚許的意味。畢竟,深思熟慮有何問題?

雖然,在後來公子遂專權時期,季孫行父確實在是否要向齊國如實報告魯國發生的事件時,他猶豫不決,最終沒有向齊惠公反映公子遂的問題。

有人說,這也許是季孫行父政治生涯的最遺憾之處。但事實是,當時的季氏家族根本無法和東門氏家族鬥,他不得不為穩妥起見,選擇了明哲保身的策略。

要知道,在東門氏專權的歲月裡,三桓勢力是怎麼的一個狀態?首先是孟氏家族遭到毀滅性的打擊,宗主公孫敖流亡,孟氏家族也被迫改名為仲氏家族,接任的仲孫谷、仲孫難根本無法有所作為。再是叔氏家族遭到沉重打擊,旁枝叔仲氏家族甚至被滅族。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在這樣的政治環境中,季孫行父肩負著季氏家族整個家族命運,他敢不小心謹慎?三思而行,成了他一生的寫照。

公元前601年,公子遂去世,即東門氏家族宗主東門襄仲去世,季孫行父終於成了魯國正卿,即執政上卿。但他必須跟東門氏家族鬥爭,最後終於成功將東門氏家族給驅逐。

執政上卿,相當於我們所知的宰相、相國一職,季孫行父在驅逐了魯國公室代表力量東門氏後,開始了轟轟烈烈的國內改革。初稅畝,丘甲制,倡導儉樸社會風氣等,成了魯國曆史上最賢的執政上卿之一。

這個時候的季孫行父,敏銳地意識到,家族的興旺長盛,必須實現三桓的團結統一。但可恨的是叔氏家族偏偏不幹,叔孫僑如興風作浪,最終自作自受,被驅逐出境。

但季孫行父堅持著自己的理念,為了三桓的團結,他果斷將叔孫豹請回來繼承叔氏家族以及卿大夫職位。三桓,從此團結一致向前看!

季孫行父是孔子非常尊崇的魯國賢大夫,在後來,孔子設壇講學,曾多次講衛國執政大夫孔圉、鄭國執政大夫子產以及魯國執政大夫臧文仲和季孫行父等人的事蹟,教導孔門學子向這些德才兼備、知書達禮且有著巨大功業的先賢學習。

季孫行父不但得到了當時魯國人的尊重,也得到了如今讀史的我們的尊重,當然也得到了當時一些國家尊重,如鄫國。

鄫國有一座神峰山,號稱“魯南小泰山”,是一塊風水寶地。

鄫國人聽說魯國賢大夫季孫行父去世了,居然主動要求將季孫行父安葬於神峰山。因為季孫行父得諡號為文,所以後來神峰山改名為文峰山,為季孫行父建了季文子廟,將文峰山前的那條河改稱為季文子河。

政治人物的是非功過,總是留待後人說。而後人對季孫行父如此尊敬,季孫行父同志,你足可以安息了。

再見了,敬愛的季孫行父同志,魯國的春秋風雲,當然要將您的事蹟多說說。公元前568年冬,高壽近八十歲的季孫行父去世,其諡號為文,後人稱季文子。其子季孫宿繼承季氏家業。

喜歡春秋魯國風雲請大家收藏:()春秋魯國風雲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