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18章 擅動刀兵:又跳出一個挑戰國君權威的 (第2/2頁)

加入書籤

當然,公子翬之所以能夠調動魯國軍隊參加國際聯軍,一是衛國送上了大把的賄賂,二是公子翬也是魯國上卿,大司馬,有足夠的能力和魄力調動魯國軍隊。

魯隱公再一次鬱悶了,但他仍舊忍著,他只是對公子翬很失望。

很顯然,衛國是因為弒君而需要轉移國內矛盾,這個所謂的衛侯肯定不會長久,羽父啊羽父,你跟著這個衛侯瞎搞什麼飛機啊。

事實證明魯隱公的判斷是正確的,因為衛州籲組建的五國聯軍雖然表面上取得了討伐鄭國的勝利,但這次討伐對鄭國來講根本就是無關痛癢的。

我們乾脆花點筆墨講講鄭莊公是如何應付這五國聯軍的討伐的。

春秋小霸之一的鄭莊公可不是吃素的,他很清楚,這五國雖然組成了聯軍,但各懷鬼胎。

魯國因為公子翬貪圖衛國的賄賂且有意挑戰魯國國君權威才來助戰,與鄭國本來沒有矛盾。

陳、蔡兩國與鄭國也一直和好,他們只是看在宋國的面子上出的兵,不會真替衛國賣命。而且這兩國戰鬥力實在太弱,不值得一提。

宋國的目的在於宋國公子宋馮。鄭國的第一步,便是讓宋馮轉移去了鄭國重鎮長葛。宋軍聽說宋馮不在鄭國都城新鄭,於是便移兵去包圍長葛。

果然,蔡國、陳國、魯國等三國兵馬,見到宋兵轉移,以為宋兵撤退,大家也都有了撤退的意思。

唯一需要面對的是衛國。但衛州籲要的只是一場勝利以證明他的才幹,穩固他的統治,也並非是要真正與鄭國結仇。

那就送他一場勝利就行了,衛州籲既然在名義上打了勝仗,目的達到,加上國內尚未安定,怎麼敢長久在鄭國逗留?

一切如鄭莊公所料那樣,五國聯軍雖然一開始是包圍了鄭國都城新鄭,但其實就是在鄭國都城新鄭的東門。

鄭軍與衛軍打了一仗,結果鄭國故意敗北,衛軍取得勝利,史稱東門之役。

魯隱公冷靜地看著這場五國伐鄭之戰,表面上是鄭國吃了一個敗仗,但實際上是那位鄭國國君鄭伯,將這五個國家玩弄於股掌之間。

準確地判斷敵情,熟練地運用了心理學,幾個小小的步驟,轉移宋馮,遊說宋公,詐敗於衛軍,不損一兵一馬,解了新鄭之圍,大大方方地展示了那位鄭伯過人的軍事才能。

厲害啊,這樣的人,寡人必須結交,魯國必須要注意加強與鄭國的關係!

魯隱公暗暗下了決心,交好鄭國,也是自己要還政於兄弟魯允一個很重要的事項。最好是在自己攝政期間,與鄭國結盟!

喜歡春秋魯國風雲請大家收藏:()春秋魯國風雲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