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497章 治理中都1:孔子是如何治理中都的? (第2/3頁)

加入書籤

都讓出來,還給原有官吏。

原有官吏們,還有何話說?人人都舉雙手雙腳贊成。

解決了有人辦事的問題,那就要實現有章理事。

孔子與眾弟子充分研討後,推出了“一個理念十大舉措”的中都治理模式。

一個理念,即全面推行教化!

孔子認為,中都的一切問題,其根源在於禮崩樂壞,在於周禮不舉。故社會無序,民眾無恥,經濟無源,治安無治。

這其實不單單是中都的問題,也是整個魯國甚至整個春秋江湖的問題!

孔子信心滿滿,那就讓整個春秋江湖看看咱老孔的治理能力吧!

十大舉措,亮瞎全世界所有當政者的眼!

這就是孔子在中都點燃的第三把火,這把火,直接將中都給燒亮了,也將孔子給燒紅了!

第一大舉措,送死之節。百善孝為先,論孝首推喪禮。必須突出死者為大,對親人去世,務必恪守喪禮。

喪禮文化,本就是儒家文化的起源,孔子將教化中都的突破口,選擇在了喪禮文化的推行上。

在堅守周制喪禮的基礎上,孔子從中都的實際情況出發,要求中都士大夫階層率先垂範,“四寸之棺,五寸之槨,因丘陵為墳,不封不樹。”

第二大舉措,養生之節。孔子下令,對喪偶獨居的人、孤寡無子老人、窮困潦倒的人予以補助救濟,推行“養生之節”。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第三大舉措,安置遊民。孔子認為,中都雖然遊民甚多,導致治安混亂,盜賊、乞丐遍地都是。

但如果給予這些遊民以穩定的居所、工作甚至土地,將這些外來遊民都吸納為新中都人,那這些遊民完全可以成為中都建設和發展的新生力量!

人口,是當時最重要的資源,甚至是戰略資源。

尤其是春秋走到了這個時候,因戰爭規模的擴大,有權利參戰的,不再限於源於貴族血統的國人,甚至有不少國家已經在必要時將平民奴隸都徵收為士兵。

孔子的眼光很毒,他沒把遊民當成廢品,而當成了寶貝!

孔子下令,修建各地定居點,分配給遊民居住,並定期分發一些錢糧。

第四大舉措,發展農業。經濟是本,農業是經濟的本。孔子任命冉耕為擴大耕地開發的具體負責人,發動中都上下開發土地。

同時加大對農業基本建設的投入,開渠鑿井,整修溝渠,加固堤防,提前作好抗旱防澇。

孔子還出臺了一系列鼓勵農桑的政策,下令將原有過重的耕地稅改成十一稅制,極大提升了農民的農業生產積極性。

再加上當年中都無天災人禍,中都收穫了一個豐收年,中都糧庫堆滿了糧食,人人喜氣洋洋。

第五大舉措,舉辦工場作坊。孔子任命宰予為具體負責人,將中都世家技術人才和遊民中懂工藝的人集中起來,興辦了一系列陶製、鐵製、銅製生產工具和生活用品作坊。

所產用具,不但供應中都各處,還與鄰近城邑發展商業貿易,中都的工藝技術水平得到了明顯的提升,還安置了一大批懂技術的遊民。

第六大舉措,節約民力。孔子下令減少民眾勞役,實施一年三日徭役制,儘可能減少民力浪費。禁止不必要的樓堂館所工程建設,儘可能節約財力。

第七大舉措,減少稅費。孔子下令取消市場各項交易稅費,大力發展商品經濟。取消入中都關卡稅賦,鼓勵商貿流通。

第八大舉措,提倡節儉。孔子下令,中都官吏禁止穿絲綢之服,禁止比闊氣講排場,從自己開始,公職人員一律穿布衣,戴布帽,無特殊情況出外步行,少用車馬。

嚴格規定公職人員的餐飲標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