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203章 郕國歸附:長狄鄋瞞國被滅後,郕國也主動歸併入魯國 (第1/2頁)

加入書籤

取得鹹丘一役大捷,魯國頓時名震列國諸侯,要知道,長狄鄋瞞國的戰鬥力曾經令中原諸侯聞風喪膽,列國諸侯基本上是不敢與之硬碰硬的。誰想平時溫文爾雅的魯國居然能夠殲滅其主力,還活捉其首領?

當然,這也激發了中原幾個諸侯的英雄氣概,如衛國、宋國、齊國等,在接下來的一年裡,大家對長狄鄋瞞國殘部來了個痛打落水狗。齊國於公元前615年再次重創了長狄鄋瞞國,前面講過,再次俘獲其新任首領,並攻佔其根據地,滅了長狄鄋瞞國。

衛、宋等國也不客氣,長狄鄋瞞國被滅後,殘部流竄到哪裡,如同老鼠過街人人喊打,逼得長狄鄋瞞國僅有的一點力量悉數投奔赤狄潞氏。再過了二十年,最後由晉國下手,對赤狄潞氏進行毀滅性打擊,滅了潞國,也掃清了最後的長狄鄋瞞氏。

魯國在這場中原列國諸侯掃清長狄鄋瞞國的行動中出盡了風頭,奪得了頭彩,當然令全體魯國人興奮異常。但看來,上天魯國的好處沒完,因為又有一份大禮送來了。

這便是郕國。

咦,郕國不是被滅了吧?是的,早在魯莊公時期,即公元前686年,在文姜的運作下,魯國與齊國聯合討伐郕國,結果是滅了郕國。郕國的大部分國土併入魯國,郕國國君率子民歸順了齊國。

那是魯莊公時期的事,齊國國君是齊襄公。但後來,齊襄公被弒後,齊桓公繼位。齊桓公一開始也是喜歡亮著刀戟大耍兵威的,但屢屢碰壁。後來,齊桓公在管仲的建議下,採取返其侵地以睦鄰之策,以取信列國諸侯,收到了奇效,很快就稱霸中原。

這個返其侵地政策,其中有一個方面我們一直沒提過,那便是歸還汶陽之地給魯國,同時要求魯國給予郕國復國。魯國得到汶陽之地,還在乎一點郕地?當然是滿口答應。

於是,郕國國君帶著郕人又回到了郕國,郕國復國了。不過,郕國復國後,並不再屬於魯國附庸,而是成了齊國附庸。

現在七十年過去了,郕國一直沒在春秋江湖露過臉,因為國家實在太弱小了,爵位本應是伯爵,國姓本來是姬,但誰都把他看成是一介子爵。

誰叫你郕國自己不爭氣呢?大家都是姬姓諸侯,發展了幾百年,卻沒有半點進步。諸侯國的發展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知道麼?

說郕國不爭氣,郕國真的又不爭氣了一把。公元前614年,郕國出事了。

所謂的諸侯國出事,往往是指兩種型別的事,一是遭受了侵略;二是發生了內亂。郕國作為齊國附庸國,一般不會有誰會去侵犯他,那就只能是內亂了。

原來,郕國國君郕伯自以為有齊國罩著,基本沒有被外敵欺侮的隱患,就強化了君權統治。至於用了哪些手段我們不得而知,反正一套動作下來,結果適得其反。郕國掌握實權的公卿大夫們非常看不慣,聯合起來,架空了國君邾伯。

郕國公室與公族力量之間的權力鬥爭非常激烈,世子朱儒看著形勢不對頭,乾脆就避禍到了自己的封邑夫鍾。國君邾伯病重時,將郕國的郕圭交給了世子朱儒。

圭是一種上尖下方的長條形玉器,用於朝聘、祭祀、喪葬、賜命等所用。圭的種類很多,如有大圭、鎮圭、桓圭、信圭、躬圭、谷璧、蒲璧、四圭、裸圭等。不同的玉圭,其意義與作用也不同。我們不詳究了,反正玉圭的最主要的作用,是作為信物使用。後來打仗時用虎符,在上古時期用的則是玉圭。

每個諸侯國建立時,天子都會賜圭,這個也就是命圭。每個諸侯國君新立,天子也要賜圭,以突出天子賜命。但天下諸侯數以百計,天子手頭根本沒那麼多玉圭,所以後來這個就流於了形式,即諸侯國君朝見天子,帶上屬於自己國家的命圭,交給天子,天子再組織一個授圭儀式,將這塊命圭賜給諸侯。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