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664章 魯用田賦(1) (第2/2頁)

加入書籤

在身邊,自己居然哀嘆天下無真正的正直無私者?

魯哀公忙改口,問孔子道:“請夫子指點,這普天之下,何人可稱正直無私?”

孔子嚴肅道:“利益面前不忘義的人,危險面前敢勇往直前的人,以及那些安貧而樂道的人,一言九鼎永不失去信義的人,均可稱正直之人。”

季孫肥倒也沒在意魯哀公神情有異,見孔子說得在理,頻頻點頭,道:“請問夫子,眼下之魯國,該如何治政?”

孔子認真道:“政,其實就是正。上正,則下正。故治理國家,自國君以下,公卿大夫人人均正,走正道,求正義,何患國家不治?”

季孫肥思忖了一下,繼續問道:“當政者該如何才能真正得到民眾尊重,並自覺忠實地執行所制定的政策呢?”

孔子道:“這關鍵還得看當政者自身。若當政者莊重而不輕浮,嚴謹而不率性,可得百姓之敬;若當政者自身講慈孝,重德行,可得百姓之忠;若當政者選用賢良,推行教化,可勉勵百姓自覺忠實地執行政策。”

季孫肥略微臉紅,畢竟孔子的大道理是無可辯駁的,但偏偏聽著就如一根刺一樣刺著自己。這種高大上的話題還是不要多探討了,來點實際的吧。

但實際的東西,季孫肥又不想當著國君的面與孔子探討,這些年魯國頻頻參與戰爭,國內消耗實在過大,原有的賦稅制度所帶來的收入已經不夠用了。

尤其是季氏家族,承擔著魯國一半的開支,所以季孫肥有意增加賦稅。

從魯宮出來,冉求先迎上孔子施以弟子之禮,再迎上季孫肥施以臣子之禮。

季孫肥對冉求使了個眼色,輕聲道:“田賦之事,你問問孔夫子的意見?”

冉求領命,將孔子服侍上車,自己親自駕車送孔子回家。

路上,冉求對孔子道:“夫子,季孫有意改革田賦,廢除原來的以丘為單位收賦,改為以田為單位收賦。剛才出宮時,季孫囑咐弟子,此乃國之大政方針,無論如何都要徵求夫子的意見。”

孔子皺了皺眉,嘆了口氣:“實在抱歉,關於賦稅我實在不太懂。”

冉求聽後笑了,道:“夫子何必謙虛?誰不知夫子知古通今,尤其長於治國理政?季孫此舉,主要是考慮到魯國連年參與戰事,國家消耗太大,已到了非改賦制不可的地步。故交待弟子前來諮詢夫子。”

孔子斜了一眼冉求,沒好氣地道:“丘,真的不懂。”

冉求聽出些意味來了,感情是老師對季氏有意見啊。

他嚥了口唾沫,小心翼翼道:“夫子,弟子以為,季孫此次改革賦制,實乃對國家有利之舉。想當年,國家推行了‘初稅畝’制,按田畝的實際數量收稅,既符合井田制發展趨勢事實,亦使國家得到了足夠的稅收利益。

而如今,稅以畝收,但賦仍以丘收,這不合理。丘有大有小,故以丘為賦不公平。治政之要,在患不公,用丘賦已然不符合時代需要的,故弟子支援用田賦。

季孫尊夫子為國老,認為重要國政得先請國老把把關方可實施。今天特命弟子前來諮詢,聽聽夫子的意見,看看是否有需要補充完善的地方。”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