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眼盲後我爆紅了 第43節 (第2/4頁)

加入書籤

情感變化情緒不斷起伏,給了大家一份滿意的答卷。

“果然譚導還是託大了, 這種小清新的電影就不應該放在國慶首映, 如果是其他節日, 就衝譚導的名號票房也不會慘到哪裡去。”

“我是第一批看電影的,我說不上來什麼大道理, 只是真心覺得很好看。”

“哇哦, 快展開說說!具體怎麼個好看法?”

“怎麼說呢, 看完以後感覺被淨化了。”

“???說的這麼玄乎?”

“能不能具體一點?”

“怎麼聽著這形容不像是看了一部青春電影,而是聽了一個半小時的《大悲咒》。”

網友們議論紛紛,而據說是第一批看過電影的觀眾發完那句話後再也沒有冒泡。

不過第一人發聲之後, 點評網上《十八歲》的評分慢慢開始有了點評。

看著網上清一色的好評和摸不著頭腦的評論, 網友們表示更好奇了。

“有本事好評, 你們倒是有本事來討論一下呀!”

“我真的要好奇死了,這部電影到底有多好看,有沒有影評人出影評?”

“這部電影的主演是季綰綰, 何老先生不是著名的綰吹嗎?到他微博下去催一催去。”

“就何老先生那個出評速度,我就不指望了。”

不過說歸說,知道了這麼一個方向的網友還是口嫌體正直的湧向了眾多影評家微博,其中人去的最多的當屬何老先生的微博。

沒想到這一看網友們就發現自己被打臉了,就在他們進何老先生微博不久,一條新鮮出爐的影評就躺在最上方。

“活久見系列,果然人不能隨便立flag,這不就被打臉了?”

沙雕網友們又照慣例調侃了幾句,就定下心來專心看影評。

“怎麼說我也是從小看譚導電影長大的,等看完《頌祖國》我還是會去支援譚導的。”

“這話沒毛病,樓上的兄弟應該也只是惋惜譚導的電影原本可以有更好的結局。”

“網上流傳著“男人至死是少年”這樣一句話,雖然現在已經被曲解的不成樣子,但我還是想用這句話來形容譚導。

什麼是少年?

在我的心中,少年和年齡、性別什麼的都沒什麼關係,真正的少年是心態永遠天真,永遠保持著對世界的熱愛和親近,是閱盡千帆後的返璞歸真。

人一旦有了名氣難免就會發生些許改變,這不僅是心態上的改變,也是所處環境帶來的無法避免的問題。

但譚導就不,即使他早已經是聞名中外獎項拿到手軟的業內標杆,但他從不被自己的成就和他人的目光束縛,他拍電影不考慮票房,也不考慮獎項,譚導可以說是任性的,他拍電影僅僅是因為自己喜歡,他也只拍自己喜歡的電影。

真是他的這種任性,成就了許許多多有血有肉的角色,這一點也體現在他的新電影裡。

五歲笑著買糖,

十歲滿街瘋玩,

十五歲第一封情書,

二十歲牽起心愛的姑娘。

到了三十歲就應該有家庭,

四十歲被生活壓彎脊樑。

五十歲退休,

六十歲兒孫滿堂。

或者將這一切全部推翻,

開始一段不被理解的人生道行。

在他的電影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方向,每個人的選擇都有有理可循。

這不僅是一部電影,也是一段段人生。

電影裡少年和少女的感情好像只是一段年少時光怪陸離的夢境,但帶給我們的感動卻遠遠不止如此,譚導果然名不虛傳。”

和他們想象中的大誇特誇季綰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